-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舆论、谣言、民谣的社会心理研究 1、理解、认知过程中的个人心理差异 2、记忆误差的心理现象 3、沉默的螺旋理论 * ★理解、认知过程中的个人心理差异 G.W.奥尔波特 削平: 磨尖: 再传播者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或认知理解删除信息 中他认为是不合理的部分,使信息变得更具重要性 或故事性 接受者再传递时按照自己意愿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保留他自己认为是有益的、有关的信息部分 谣言公式: 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 : R=I×A ﹙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 克罗斯 : 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记忆误差的心理现象 人们对信息的认知、记忆、理解等方面的不足,或偏差 记忆误差 舆论、谣言的产生 ★什么是“沉默的螺旋”? 1、提出背景 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德国社会学家、传播学者 )于1947年创办了西德战后第一家民意测验机构,并开 始运用她在美国学到的现代民意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西 德民众的投票行为进行研究。 1972年她在参加于东京举行的心理学国际会议时正式 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假设。 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论文《重归大众传播的 强力观》正式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 1980年正式出版《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一书。 2、“沉默的螺旋“”的基本含义 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与大多数人 不一样时,他们怕自己因发表不同的意见而受到他人的孤 立等压力,从而会选择沉默或者附和多数人的声音。这会 造成一个结果,多数观点的声音会越来越高,少数观点的 声音会越来越低,这样一个螺旋的过程。 理论前提:从众心理、趋同行为 3、三个假设 〈一〉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人对自己环境进行视察之后所作出的判断, 这个过程是人的社会心理过程。 〈二〉意见的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三〉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①累积性: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 ②普遍性: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③共鸣性:多数媒介报道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意见环境:指个体所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情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 可能出现的意见 沉默的螺旋假设的理论要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认 知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播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 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 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 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中能否转动? 网络传播中由于其开放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个人对网络中的“意见环境” 的感知及其带来的压力相比于现实中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带来的压力小很多, 大众传播媒介对舆论的影响力也因此受到一定削弱。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起重 要作用的“从众心理”,其作用程度也大大减小,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沉默的螺旋”理 论在网络时代已不适用 但其实网络传播的许多特性都在促进“意见环境”的形成,比如知乎中根据票数的 多少对答案进行排名,其他媒体对某一意见进行“单一提示”都会导致优势意见的 “大声疾呼”和劣势意见的“沉默”。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积累的品牌效应与公信度,使它更受信赖,因此在 重大问题方面,更有影响力,这一优势将延续到网上。 传统媒体有着长期的媒介经营经验,他们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比一般非专业传 播者更深刻,这些优势可以被传统媒体网站所继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