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葛剑雄、李德顺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doc

 葛剑雄、李德顺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葛剑雄、李德顺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

葛剑雄、李德顺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屡遭公众质疑,学界丑闻频发,关于知识分子的议论莫衷一是。那么,何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批判者还是建设者,知识分子应担当哪些社会使命,等等,需要加以探讨—— 主持人:理论周刊   特邀嘉宾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李德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许正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教授)   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   主持人:什么叫“知识分子”?如何从概念起源上看待知识分子这一概念? 李德顺:在西方,“知识分子”是近代产生的概念。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知识分子”最早是指十九世纪俄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阶层,这些人受现代教育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对国家的落后状况、沙皇的专制独裁不满,并在法律界、医务界、教育界、工程技术界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也包括一些官僚、地主和军官。他们致力于维护人类基本价值,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努力推动这些价值实现;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只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即使他很有知识,也不算是知识分子。 雷颐:1898年初,著名的法国作家左拉给总统写了一封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为受迫害的犹太军官德雷弗斯上尉申冤。这封信发表时被称为“知识分子宣言”,一大批主张为德雷弗斯平反、经常直陈时弊的文化人遂被称为“知识分子”。大约与此同时,俄国一批批评沙皇制度的文化人也被称为“知识分子”。此后,“知识分子”即指那些不仅有专业知识而且更有独立精神、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的人。   主持人:“知识分子”是一个比较模糊而且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人算是知识分子?   葛剑雄:知识分子或许是当今中国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尤其是在知识界、教育界、政界、媒体,在这些界的人大多以知识分子自居,或者被别人当作知识分子。不过,在知识分子不吃香或是反动分子的同义词时,大家避之犹恐不及,能进入“革命干部”行列的人自不必说,就是只能留在知识分子中的人,只要有可能,也要强调自己的非知识分子出身或背景。   究竟什么样的人算知识分子,记得当年学习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时作过深刻的讨论和领会,那时的划分标准是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如果按这条标准,那今天中国知识分子所占的比例就极其高了。特别这些年大学和研究生大规模扩招,据说今年新获博士学位的就将有5万之多。看来知识分子的学历标准也得提高了。   不过,毛泽东的标准或今天政府有关部门定的标准,只是学历意义上或统计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我们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或者整个社会寄予厚望的知识分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一方面,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或学位的人会越来越多,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现代的知识结构、科学技术的分类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所学习或研究的范围相当狭窄,从事的专业极其单纯。如果局限于他们的专业的话,他们的关注范围就非常有限,即使对本身涉及的领域也难以有全面的理解,更不用说关注整个社会了。   中国古代的士人精神与知识分子传统   主持人:有人用中国文化中的“士”来概括知识分子概念,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孙立群:什么是中国古代士人?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子。古代的读书人叫儒生、儒士,读书人做官,就叫做士大夫。知识分子必须是正直的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热心于对社会作出贡献,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书读得多,却用于做坏事,那就不是知识分子。我在研究古代士人时惊讶地发现,中国古代士人恰恰具备这种精神。   士人的特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回顾历史,那些被后人记住的人都是关注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士人们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考虑国家的何去何从。他们都有“主人翁精神”,敢于接受挑战。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一种大气魄。中国古代士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但要思考,更要实践,并且把国事放在了首位。东林党有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的精神数不胜数,还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士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雷颐:中国传统社会是“身份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存在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皇帝高高在上,其他皆为其“臣民”,没有独立的人格,个人权利观念严重匮乏。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与知识分子有某些类似,都是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但中国的士的职责不是入世做官实际从政,就是维护社会统治者的正统意识形态——儒家意识形态的捍卫者。“士”是社会体制和规范的捍卫者,就此而言,“士”与“知识分子”有着本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imei19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