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讲义(详细)..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讲义(详细).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 思考: 你是否知道,健康的另一半是心理健康? 你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吗? 你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吗? 心理健康概述 1、什么是“健康”? ●《辞海》:“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作了新的补充,指出 :健康应当包括躯体健康、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民族风俗、传统习惯、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归纳: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行为,一方面个体的行为能被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它能为个体本身带来心理上的自我完善和积极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区分心理健康的规范 ●心理健康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洞概念,它有自己明确的范围和标准。我们知道有以下几种:统计学规范、生理学规范、价值观规范、社会规范、机能水平规范 2、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 ●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问题,每一位心理学家、精神卫生专家都可能提出不同的标准。 在具有代表性的几位专家的观点中我们今天来看一下我国天津精神卫生中心的陈仲舜对青少年学生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能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持久地保持轻松和愉快状态; 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称; 人格完整,能客观的评价个人和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望;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感,而不是逆反状态; 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居及定向能力强,个人理想和现实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可及的; 能适应快节奏的时代变化,高效率的学习质量,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3、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我国心理健康的7条现实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情感稳定乐观; (3)意志坚定能够自制; (4)人际关系协调; (5)具有适度的反应力; (6)自我悦纳;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障碍) (1)抑郁[结合案例] (2)多疑[结合案例] (3)情绪波动[结合案例] (4)激惹(冲动)[结合案例] (5)自卑[结合案例] (6)孤独[结合案例] (7)依赖[结合案例] (8)焦虑[结合案例] (9)自我中心[结合案例] (10)嫉妒[结合案例] 第二部分 青少年犯罪特点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 结合案例短片分析: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如案例三种的小新,其行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非杀人。 3、连续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案例二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生团伙性质。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 、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