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2015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doc

2015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2015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2015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

例谈如何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 【摘 要】问题是学习的动因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有效问题,要求既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有教学价值,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需参照学生的社会环境特征,思维活动水平和数学教学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并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怡品德,获得全面发展。本文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问题,诱思,设计策略 “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资源和好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巧妙的引言,生动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问题情境既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有教学价值,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需参照学生的社会环境特征,思维活动水平和数学教学的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策。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错位的AB面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各种学习资源在师生间、生生间交互、筛选和升华,民主开放、合作探究、动态生成本是课堂天然的品性。然而当下课堂大多呈现出单向度的“预设与执行”关系,是一种“去问题”教学。比如,有些问题过于简单,创设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或者几个情景停留在同一知识水平,没有形成思维递进的层次,课堂活动平淡无奇。课前教师依据课标或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其中不乏把学习内容转化为相应的任务或问题;课堂上教师习惯以自己线性的、结构化问题进行“摊煎饼”,教与学这种一体两面(简称AB面)的双边活动因此变得一头热、一头冷。究其原因,正是师生在“问题”原点上的背离与错位,即教师预设的问题与学生实际存疑的问题往往相去甚远,很难真正地撬动学生,师生间少的是思维的交汇、碰撞和交锋。于是,学生只能被动地选择了静观、静听、静思,政治课也概莫能外。 教学案例:《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师课前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联系的内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相应的情境资料,即:“蝴蝶效应”、“愚公移山”等,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的“问题设计”,课堂上再以“你(生)问我(师)答”方式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 结果发现,课堂A面:教师预设的问题一般源于经验、基于文本、指向知识逻辑,显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相反,课堂B面:学生自主设计的问题因少了经验和知识的禁锢,呈现出来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质疑批判和对未知世界的奇思妙想,是一种非线性、发散性和劣构性的。(节选如下) 【情境一】: 情境资料 “蝴蝶效应” 探究目标 联系的内涵 问 题 设 计 A面 (教师预设问题) 1.从“蝴蝶效应”中你发现了什么? 2.什么是“联系”?包括哪两个方面? 3.哲学上的联系与生活中的联系关系如何? B面 (学生存疑) 1.“蝴蝶效应”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2.联系发生是否有条件?联系产生的过程是什么? 3.联系的范围、本质分别是什么? 4.联系有无方向性,是单向还是双向? 5.事物间的联系始终不变吗? 6.联系都是有益的吗? 【情境二】: 情境资料 “愚公移民” 探究目标 联系的普遍性 问 题 设 计 A面 (教师预设问题) 1.从“愚公移山”到“愚公移民”是如何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普遍性包括哪三个层面? 3.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间都有联系吗? 4.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B面 (学生存疑) 1.陶渊明设想的“世外桃源”与外界是否有联系? 2.有没有相互间不存在联系的事物?世上有无独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