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的创新需要坚持实事求是.docx

民族研究的创新需要坚持实事求是.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研究的创新需要坚持实事求是

民族研究的创新需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mallstore/Author_Content.aspx?AuthorId=79022656286DC272马戎一中华民族在20世纪出现的两位伟人20世纪的中国先后出了两位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他们所生活的岁月都是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危机和历史性选择的年代,在他们为中国共产党掌舵的时刻,这两位伟人都及时把握住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使中华民族在最艰难的时刻得以克服危机,走出困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错误干扰,克服了党内“左倾”、“右倾”错误路线,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决策和发展战略,取得了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胜利,创建了独立和统一的新中国,使中国人民永远走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状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真正站立起来。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华民族推到了另一个危急的历史关头。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英明决策下,党中央在“文化大革命”后从根本上扭转了“左倾”意识形态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努力恢复国民经济,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使生产、经贸、交通、科教、外交等各项工作转入正轨。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时通过“一国两制”的创新性制度安排,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这两位伟人,一位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建国伟业;一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受尊重的成员。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变迁日趋复杂的历史时刻,缅怀这两位中国的世纪伟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刻理解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建立这样的丰功伟绩并在历史重要关头做出正确选择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方法。中国历史的发展现实,证明了他们当年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提出并坚持了正确的观点和主张。今天我们不仅仅是接受和赞同他们提出的观点和结论,特别需要学习的,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与政治形势时之所以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科学精神,简单地说,这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在20世纪30年代,党内机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以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楷模,强制推行一套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和主张,批评毛泽东同志,认为“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同志则坚持深入农村,开展大量的实地社会调查,不怕当时的领导人给他扣的“意识形态”帽子,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念批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由于事实证明了他所持主张的正确,他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和根据中国国情所制定的革命战略逐步得到全党的支持,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所以在延安时期把它作为“抗大”的校训正式提出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可有些人却还在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意识形态”帽子来反对党中央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中来,他们打着毛主席的旗号,提出了“两个凡是”。小平同志则针锋相对地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1982:10)当时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就是在新形势下捍卫毛主席提出的“实事求是”精神。如果没有当时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大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文化革命”的“左倾”路线是完全无法纠正的,任何基于“实事求是”精神而提出来的各项工作规划也是无法推动实施的。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同时也只有真正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实践“实事求是”的认识论,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并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亲身体验和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态势,在立足本国国情和放眼世界的基础上对原来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安排提出了质疑。那时的党中央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排除了以“意识形态”为旗帜的种种干扰,制定并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重新思考了当年作为“三面红旗”之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毅然在全国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业几十年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之后,对于党内关于沿海经济特区“姓资”和“姓社”的争议,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不讨论”,因为当时这些改革措施与新制度的实际效果还看不大清楚,争论不出结果。小平同志认为只要方向看准了,就先干起来,有了效果之后,在事实面前,真理不辩自明。这正体现出小平同志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领导人的英明之处和决断的魄力。当年不进行体制改革,就不会出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放,不会有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不会出现股份制企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