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9123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否则加重缺血和器官功能不全,当DIC伴发继发性纤溶时可将肝素与纤溶抑制剂合用。更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去除引起羊水栓塞的原因,如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 产科处理 第一产程 病情好转及时娩出胎儿,必要时剖宫产。 第二产程 及时助产,注意出血情况,对无法控制的出血,立即果断切除子宫。 宫缩剂应用应慎重,因此时子宫肌肉松驰,失去对宫缩剂的反应性,收效甚少,反而可将子宫血窦中羊水再次挤入母体血循环。 胎盘早剥伴DIC 及时结束分娩,出血量不多,能保留子宫者可不用肝素。DIC严重,子宫切除术后可用小剂量肝素,胎儿娩出后出血仍明显,Fg水平低及凝血因子低者可补充凝血因子 死胎滞留并发DIC 死胎滞留>4周,需做DIC检查,如DIC阳性,可用小剂量肝素,一般死胎去除后不一定常规应用肝素。 妇产科病因暂不能去除者,主张肝素小剂量、间歇用药,病因去除后,如DIC不发展可减量或停用。 肝病DIC 肝病并发DIC多见于重症肝病,其机制: 致病因素 如病毒、IC引起肝细胞坏死、水肿、变性释放促凝物质。 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与血小板。 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不全,不能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 内毒素血症。 诊断标准 PLT50×109/L,或有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增高; Fg1.0g/L; VIII:C50%; PT延长>5秒; 3P(+),FDP60mg/L,D-二聚体阳性。 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 肝素应用有争议,即使应用,倾向小剂量,并补充AT-III。 改善微循环如低右,山莨菪碱。 纤溶药在有纤溶指标时可应用,剂量不宜过大,使用时注意血压及尿量,严防加重肾衰。 感染并发DIC 机制 内毒素激活凝血因子; 粒细胞释放促凝物质; 内皮损伤。 特点 疾病早期即有血小板数下降和末稍循环不良 皮肤坏死往往以肢体远端开始; 内脏累及较普遍。 治疗 首先是原发病治疗,肝素疗效不佳。 肾综合症出血热与DIC 机制 微循环障碍和小血管损伤,原因与病毒对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损伤,免疫介导破坏有关。 凝血机制异常与肝脏损伤,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及凝血因子消耗增加有关。 纤溶亢进。 血液流变学异常。 治疗 改善血管通透性,补充血容量,阻止血浆外渗。 补充凝血因子。 肝素只在病程早期应用,晚期DIC慎用。 有纤溶证据时可用纤溶抑制剂,但在低血压、休克少尿时慎用。 有类肝素物质增高时,肝素慎用。 肝素剂量宜小50~75mg/d。 AT-III明显减低时可应用AT-III制剂。 其它疾病伴发DIC 肿瘤伴发DIC 肿瘤细胞产生的促凝血物质进入血液,感染及炎症;抗凝物质消耗均可促进凝血。 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DIC病期及凝血异常抗DIC治疗。 慢性肺心病与高凝状态 诊断依据: 肺心病有紫绀、慢性呼衰或伴心衰; 全血及血浆粘度增高; RBC5.5×1012/L,Hb150g/L,红细胞压积>52%。 血浆Fg升高。 治疗 肝素50mg/d静滴,改善高凝状态,也可肝素超声雾化吸入; 丹参,低右。 ?肾脏疾病与DIC 急性肾衰出血多数与DIC及HUS有关,DIC也可引起肾衰。 机制 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及促进血小板聚集、活化;血细胞受损。 预防 及时血液透析,避免用损肾药物,适量用山莨菪碱、复方丹参。 治疗 除治疗肾衰外,在补充凝血因子和AT-III的基础上,可用小剂量肝素50~75mg/d,但不宜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溶栓药,一般不用抗纤溶药。 外科手术与DIC 机制 大量组织破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创伤伴发休克、感染,均可激活外源、内源凝血系统。体外循环时红细胞破坏,血小板破坏可释放促凝物质促进DIC。输入大量库血,已凝集成颗粒的物质亦可促进DIC。 预防 精心手术,加强止血措施。 防止感染、休克、缺O2、酸中毒、电介质紊乱。 术前伴高凝状态(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可于术前2-3天应用抗血小板药及降低血粘度。 治疗 1)解除病因,改善微循环。 2)抗凝治疗对急性DIC高凝期和消耗性低凝期有效,但肝素应用需慎重,先静注25mg~50mg,观察创面渗血情况,若无增多,再增加至50~100mg,加入鲜血中,使APTT维持在正常1.5~2.0倍,进入纤溶期可用抗纤溶药。 消耗性低凝血期 临床表现出血,(CT、PT、APTT均延长,各种凝血因子水平下降)。 继发性纤溶 出血症状进一步恶化,CT延长,各项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