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__培训课件.ppt

神经源性膀胱诊疗指南解读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逼尿肌活动低下的治疗  拟胆碱能药物(新斯的明、乌拉坦碱增加膀胱收缩) 膀胱挤压 间歇导尿 神经电刺激。 括约肌功能不全的治疗  括约肌功能不全表现为神经源性压力性尿失禁。 迄今为止药物治疗是无效的, 度洛西汀可缓解 外科治疗包括:括约肌增强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吊带术。 尿液引流  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尿液引流效果顺序是: 自家清洁间歇导尿留置导尿潮式引流膀胱留置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 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通过不同的电刺激参数模拟不同功能活动时的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控制膀胱尿道功能活动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膀胱神经支配的重建 通过椎管内神经吻合恢复脊髓损伤或马尾损伤后的膀胱功能,从而恢复中枢对排尿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国际尿控协会 3.外周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的病变,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盆底神经损伤、免疫性神经病等,累及支配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或同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和/或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分类 逼尿肌反射亢进①膀胱容量的减少;②不自主的逼尿肌收缩;③排尿时膀胱内高压;④膀胱壁显著肥大。 逼尿肌无反射①大的膀胱容量;②缺乏自主逼尿肌收缩;③膀胱内低压力;④轻度的膀胱壁小梁形成 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 1.储尿期:需要重点了解膀胱功能,包括膀胱的感觉、容量、稳定性、顺应性。 (1)膀胱稳定性:有许多神经源性因素可以导致逼尿肌的异常收缩。在储尿期的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可诊断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①逼尿肌收缩为自发的或在诱发试验(如咳嗽、蹬腿等)后出现,这种逼尿肌收缩不能被人的意识所抑制或消除;②可见逼尿肌收缩所致的压力波动,但压力上升幅度并不一定要≥15cmH2O,只要有期相性(即有压力上升支和下降支)压力波动即可。 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 (2)膀胱感觉:在一些病理学因素存在下,可出现膀胱感觉异常,表现为膀胱感觉增强,或者减退乃至缺失。膀胱感觉增强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在膀胱容量很小时就提前出现的首次排尿感、和/或提前出现的强烈排尿感,且持续存在。 膀胱感觉减退或膀胱感觉缺失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延迟出现的首次排尿感或无排尿感觉出现,常见于骶髓损伤、糖尿病、盆腔手术后等因素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见于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尿潴留等疾病。 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 (3)膀胱容量:神经源性膀胱随病因的不同,膀胱容量可有较大差异,并常伴随膀胱感觉的异常而变化。 (4)膀胱顺应性:膀胱顺应性反映膀胱容量变化和逼尿肌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顺应性良好的膀胱会在膀胱内尿液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维持膀胱内比较低的压力,通常在20~40ml/H2O之间;若因神经源性病变导致膀胱壁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内压力可以随着膀胱内尿液增多而过度增高,当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上尿路尿液向膀胱内输送受阻,持续的膀胱高压将造成上尿路损害,后者为神经源性膀胱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 (5)尿道功能:正常储尿期尿道功能指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即使增加腹压,尿道闭合压仍为正值从而维持控尿;而尿道功能不完全则指逼尿肌无收缩时增加腹压出现漏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等。 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 2.排尿期:在排尿期,正常逼尿肌活动指逼尿肌反射能被主动启动,并维持逼尿肌收缩直至膀胱排空,并可受意识控制而终止。 (1)膀胱功能: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可以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即在排尿期逼尿肌没有足够的收缩幅度或持续时间而排空膀胱;或者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即排尿期未能诱发出逼尿肌反射。神经源性疾病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者多见于骶髓下脊髓损伤,或糖尿病、盆腔脏器手术等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 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部分描述: (2)尿道功能:排尿期正常尿道功能指排尿反射之前尿道括约肌开放,以确保膀胱在低压状态下排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指逼尿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同时不自主收缩或不能松弛所致的流出道梗阻。DSD包括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DBND)和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DSD多见于骶上和脑干之间的脊髓损伤,如颈胸段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DSD可以导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尿流率减低、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甚至丧失自主排尿能力,乃至尿潴留。 推荐意见 1. 神经源性膀胱并非单病种疾病,所有可能影响有关储尿和∕或排尿神经调节过程的神经源性病变(包括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