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典型题例,切实抓好古诗词鉴赏复习(金坛四中).docVIP

关注高考典型题例,切实抓好古诗词鉴赏复习(金坛四中).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高考典型题例,切实抓好古诗词鉴赏复习(金坛四中)

关注高考典型题例,切实抓好古诗词鉴赏复习 金坛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古诗词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是高考测试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对一个考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大检阅。2002年起,“古诗鉴赏”在高考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测试考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 》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观态度。 因此,古诗词鉴赏题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必须在占有丰富的材料(作者及其思想倾向、写作背景、创作特点、一定的阅读量等)的基础上,首先能看得懂,看到一首诗,能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读懂;第二,能够看得出好在哪,为什么好;第三,能说的明白,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第四,角度选的准,如果试卷给出了鉴赏评价的要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或其一),那么依题而答,如果题目要求宽泛,能选一个大小适中,自己又比较熟悉的角度,是成功一半。 一、典型高考题例分析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 本题选取李白的一首七绝《春夜洛城闻笛》作为鉴赏对象,围绕诗中的关键词语“折柳”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对诗中“折柳”寓意的理解,二是对前人说法进行评判,三是要学生讲明评判的理由,即分析评价“折柳”在诗中的作用。 《折杨柳》是一支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人又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离别时,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表达了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激荡起来。这首诗所抒写的思乡之情,正是“闻折柳”引起的,可见“折柳”在诗中起关键作用。 【例2】2007年江苏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题目】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与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之悲(或悲欢离合)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分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别具特色,不同一般。题目是“送人”,送谁已无从可知,从词中看,应是与辛弃疾仕途坎坷有类似经历的人。从送别的意义上说,第一句“唱彻《阳关》泪未干”最为切近。唱彻《阳关三叠》,泣涕涟涟,不忍分手,依依惜别。这表示情长谊深,难分难舍。第二句却是“功名馀事且加餐”。这是离别的安慰与祝福,但有它的特殊意义。“功名馀事”,意思是不要把“功名”看得太重:人的一生不只是“功名”二字;一生中的“功名”之事也总有沉浮反复。因此,不值得切切于心,念兹在兹。可以把它视为“馀事”。这是安慰朋友,也包含着作者对自身遭遇的解脱。“且加餐”,即“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别后相思相念,也要努力加餐饭,永保身体健康。“浮天”两句借景抒情。友人泛舟而去,水随树转,直到天水相接之处;天上乌云密布,阴沉欲雨,远山已被雨云所遮。这些是景。景中蕴含多种情意:一是翘首远望,友人离去,深深的惜别之情。二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一路平安的祝福之情。三是风雨莫测,前途茫茫,引起种种忧虑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是古代诗词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里的忧郁与郁闷之情有“个性”,是与“功名馀事”相衔接。忧郁与郁闷的实质来自功名沉浮,官场莫测。 于是,下片据此翻出作为送别词的新意。“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总是吟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但是,人生千般,难道只有离别是最堪悲伤的吗?作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从辛弃疾的思想和经历看,他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统一全国。悲欢离合不过是个人的际遇罢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谈何容易,于是翻出第二层新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是深沉的感慨,是对友人的提醒与警告。这是象征手法,犹如李白《行路难》中高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白居易在《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