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虫害及防治(2014.12)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1、适地适树造林,及时抚育,合理整枝,清除枯立木和病树。成林后要及时间伐以增强树势。 2、及时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害虫,增强树势。 3、幼林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2度石硫合剂喷干,也可用松焦油或0.2%升汞柴油液涂枝干治疗 1、松烂皮病 防治技术 2、日本松干蚧 分布与危害 同翅目蛛蚧科,国内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危害马尾松、黑松、油松、赤松等。 松树遭受日本松干蚧为害后,由于枝干皮层组织被破坏,一般导致树势衰弱,生长不良,针叶枯黄,芽梢枯萎。生长旺盛的幼树,常发生枝条软化下垂和树干弯曲。被害时间较长的松树树皮增厚,硬化,翘裂直至全株枯死。 2、日本松干蚧 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型变态。雌虫体长2.5~3.3毫米,卵圆形,橙赤色或橙褐色。体壁柔软,体节不明显,头端较窄,后部肥大。口器退化;触角9 节,呈念珠状;无复眼,单眼一对;无翅。腹部末端有一“八”臀裂。雄成虫体长1.3~1.5 毫米,黑褐色。口器退化,触角丝状,10 节。复眼大而突出,紫黑色。前翅半透明,具明显的羽状纹。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部9 节,在第7 节背面有一个马蹄形硬片,其上生有管状腺10~18 个,分泌白色长蜡丝,腹部末端有一钩状交尾器。 卵:长0.24 毫米,宽0.14 毫米,椭圆形,黄色,卵粒包被于白色卵囊中。 2、日本松干蚧 形态特征 1龄活动若虫:初孵若虫长椭圆形。体长0.26~0.34毫米。触角6节。眼紫黑色。口器发达,喙圆锥状,口针特长,寄生前卷于腹内,腹部分节明显,腹末有长短臀毛各1对。胸足3对,善于爬行,以便寻找适宜部位寄生。 1龄寄生若虫:长约0.42 毫米,宽0.23 毫米,橙褐色。体形为梨形或心脏形。虫体周围或整体覆盖白色蜡物。 2龄无肢若虫:触角和足全部消失,雌雄分化显著,雌性较大,圆珠形或扁球形,体宽1.8 毫米,橙褐色,雄性体小,椭圆形,体宽1毫米,黑褐色。在虫体末端均有一龄寄生若虫蜕下的壳皮。 3龄雄若虫:体长1.5 毫米左右,橙褐色。口器退化,外形与雌成虫相似,但腹部狭窄,腹末无“八”形臀裂。 雄蛹:雄蛹外被白色小茧,长1.8 毫米左右,椭圆形。 日 本 松 干 蚧 2、日本松干蚧 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两代,以一龄寄生若虫越冬。根据在昆嵛山观察4 月中旬雄若虫开始蜕壳化蛹,5 月上旬至6 月下旬出现越冬代的雌雄成虫。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寄生,从8 月上旬至10 月中旬出现第一代雌雄成虫。第二代若虫寄生后于11 月下旬越冬。 2、日本松干蚧 防治技术 1 加强检疫: 2化学防治: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营林措施: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大叶黄杨白粉病 发生规律:白粉病病原为真菌,还可危害其它黄杨类植物。病原以菌丝和子实体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黄杨生长期病菌可多次侵染,6~7月高温高湿、种植过密有利于病害发展。8月30摄氏度以上高温情况下病情下降,到秋季又出现发 病小高峰。 防治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合理灌溉、施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冬季及时清除落叶并烧毁。 2、发病初期,交替喷施25%的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7~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 3、发病严重时,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 2、大叶黄杨茎腐病 分布与危害:茎腐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分布较广,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 病原:引起大叶黄场茎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 2、大叶黄杨茎腐病 发病规律:该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随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茎部为害。尤其在高温低洼地区,发病较为普遍。 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的养护管理,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2)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可降低苗木发病率。(3)夏季幼苗采取搭荫棚等降温措施,大苗可采用栽植地被植物或地面覆草等办法,来破坏病菌发生的环境条件。(4)及时剪除发病枝条,集中烧毁。(5)发病苗小量少时,可于发病初期的茎干处用毛刷涂50倍50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