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概述】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PHN。表现为:
1.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1个月后患区仍存在持续或发作性剧烈疼痛;患区范围内可见明显的色素沉着改变。
2.患区有明显的感觉和触觉异常,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部分患者以感觉功能减退为特征,触痛明显。
3.疼痛的性质以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为主,大多数患者疼痛程度剧烈难,以忍受。极个别患者缺乏典型的神经痛。
4.由于对剧烈疼痛的恐惧,患者的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有自杀倾向。
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青年人略轻,老年人较重,且多见。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这个病因很清楚。通过典型皮疹,单侧性和按神经节分布的疼痛,和疼痛的“认时性”(在夜间12点至零晨3点加剧)很容易确诊。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病机并不完全明确。现代研究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炎症,年龄等因素有关。部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有自主不稳定性,可因理化因素,精神紧张而加重疼痛程度,反之可因松弛而觉缓解。
1、病毒感染 引发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其次是残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
2、炎症刺激 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病毒能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
3、年龄 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 年龄愈大,机体抵抗力越差,神经痛越重。
4、其他 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患者的特异体质、神经细胞受损后变性及遭受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
中医病因病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血瘀,湿热,气虚,阴虚是本病的常见原因和诱因。
血瘀 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久病或气虚,阴虚是诸多致瘀因素的病理枢机,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瘀血阻塞经脉,不通则痛。
湿热 外感毒邪(病毒),邪气稽留体内,或治疗失当产生湿热,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
气阴两虚 此病的发生大多与年老体弱有关,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感冒、疲劳、精神创伤、恶性肿瘤、外伤大手术后、放射治疗、某些药物等)有关,诸多因素均以气血不足为本,虚则易瘀,瘀则易痛。
季节因素 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和潮湿天。春秋季节多雨多湿,好发温病,且易缠绵不愈。
【中医特效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既顽固又难治,临床治疗及结果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满意缓解疼痛,只有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在临床上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以病原学和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主要是以痛为主证出发,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无论是针灸、中药还是其他方法,都是疏通病变部位的气血经络,从而达到祛瘀排毒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针刺治疗: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有较优疗效。[1]
(1)取穴: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2)治法: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2次。
2、艾灸
(1)取穴:主穴:阿是穴。
(2)治法:一为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其熏灸方法有三种: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二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应注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苏苏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或经脉循行路线感传为佳。三为“围灸法”,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30~40分钟。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1次,4~7次为一疗程。
3、火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驼峰500重载无人机产品介绍.pdf VIP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培训课件-(2).pptx VIP
- 2025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点速记20页.pdf
-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面向社会招聘93人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SYNSPEC PM型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说明.ppt
- 从去思碑到言行录-元代士人的政绩颂扬、交游文化与身分形.pdf
- 赢利-未来10年的经营能力-读后感.pptx VIP
- 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菱形).docx VIP
-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肠道感染的措施.pptx
- 2024年2月贵州省2024届高三大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