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一章??绪论 1.耳鼻喉的专科特点: 2.发展史: (2)《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一症,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立的半夏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 (3)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其中“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初具规模,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 第二章??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2.鼻与脏腑的关系: 3.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 4.耳语经络的关系: 5.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章??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 1.耳鼻咽喉疾病的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2.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病变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 1.耳鸣呈高音调,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肾虚损或气血不足之证; 2.眩晕伴有头重、头胀、低音调耳鸣、胸闷呕恶、纳呆倦怠者,多属痰湿中阻。 3.鼓膜色蓝、外凸,多为瘀血内聚耳窍。 1.常用的通窍法有: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升阳通窍、利湿通窍。 2.祛瘀法:本法选用具有通血脉、祛瘀滞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或配合其他治法,适用于治疗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所致的耳鼻咽喉病证。 1.耳郭痰包:是指(耳甲腔、耳甲艇、舟状窝、三角窝等处)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抽后肿消,但不久又复肿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断耳疮相当于西医学的“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3.旋耳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外耳湿疹”。病因病机为:风热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 4.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排脓时注意切口必须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形成外耳道狭窄。 5.耳疮:是指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6.外耳道异物的去除原则: (2)圆球形异物: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滑入耳道深处。 7.大疱性骨膜炎:是指以耳痛、鼓膜起血疱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8.耳胀、耳闭: (2)外治法: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等。 9.脓耳:是指以鼓膜穿孔、耳内(鼓膜之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要特征的耳病。 (2)肝胆火盛: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排脓。 ??????????????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10.脓耳变证:常见的有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等。 11.耳鸣、耳聋: (2)肝火上扰:治法: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12.耳眩晕: (2)证型:眩晕发作期以实证多见,如风邪外袭、痰浊中阻、肝阳上扰等; 发作间歇期以虚证多见,如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等。 13.耳面瘫: (2)风邪阻络:治法:祛风通络。 ??????????????? 方药:牵正散加减。(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 ? 一般无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①发病渐起,消失较慢,需数天而愈。 ②全身症状重,发热恶寒、头痛等 检查 鼻粘膜苍白、水肿 鼻粘膜充血红肿 鼻涕清稀如水 鼻涕黏性变为浊性 8.鼻息肉:是指以鼻内光滑柔软、状如葡萄或荔枝肉样的赘生物。 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鼻腔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的半透明赘生物,可移动。 9.鼻衄:以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及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较为多见。 (1)内治法:分型轮治:要求每个证型治法 ①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凉血止血;②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③肝火上逆:清肝泻火,凉血止血;④心火亢盛: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⑤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养血止血;⑥脾不统血: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2)外治法:冷敷法;压迫法;导引法;滴鼻法;吹鼻法;烧灼法;鼻腔填塞法。 10.鼻异物取出原则: ①细小异物:可用通关散吹鼻,借喷嚏将异物喷出。此法不适于幼儿,以免异物倒吸入咽喉 ②圆形异物:用异物钩或小刮匙,绕至异物后方,由后向前拨出。不可用镊子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 ③质软或条状异物:可直接用镊子夹取。 异物取出后,如局部黏膜有糜烂、破损者,可用减充血剂滴鼻,以防黏连;已有黏连,则分离后填入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 11.鼻损伤:外治处理原则: (1)鼻伤瘀肿:鼻伤初起,24小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