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二 耕地变化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通过ArcGIS,掌握简单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方法,灵活掌握利用简单空间分析技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某地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
2.某地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
3.数字高程模型(DEM)
三、实验内容
1.分析2004年-2007年耕地变化数量及其空间分布
2.分析新增耕地和流失耕地质量情况
3.分析流失耕地距离建设用地的距离分布情况
四、实验过程
1.分别从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1)和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中选择当年耕地。
图1 选择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
图2 选择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
2.分别将2004年耕地(图3)和2007年耕地(图4)转换为栅格图层。
图3 将2004年耕地转换为栅格图层
图4 将2007年耕地转换为栅格图层
3、转换后,将2004年耕地栅格值转换为1,非耕地栅格值转换为0(图5);类似,将2007年耕地和非耕地转换为10和0(图6)。
图5 将2004年耕地栅格重分类
图6 将2007年耕地栅格重分类
4、将2004年和2007年0-1值耕地分布图“相加”(图7),新生成图层0表示两年均非耕地,11—两年均为耕地(保持耕地),1—2004年为耕地、2007年非耕地(流失耕地),10---2007年为耕地2004年为非耕地(新增耕地)。
图7 重分类加和图
5、查看步骤4图层的属性表,制作直方图,统计2004-2007年耕地变化情况。
6.对流失耕地(图8)、新增耕地(图9)和保持耕地(图10)分别进行设置为1,其余耕地情况设置为无数据进行重分类。
图8 流失耕地重分类
图9 新增耕地重分类
图10 保持耕地重分类
7.对流失耕地(图11)、新增耕地(图12)、保持耕地(图13)重分类结果进行分区统计,生成分区统计直方图。
图11 流失耕地分区统计
图12 保持耕地分区统计
图13 保持耕地分区统计
8.用步骤4生成的数据作为分区数据,对DEM进行分区汇总,分析保持耕地(图14)、流失耕地(图15)、新增耕地(图16)的平均海拔情况。
图14 流失耕地DEM分区统计
图15 新增耕地DEM分区统计
图16 保持耕地DEM分区统计
9.用DEM派生坡度图(图17),用步骤4生成的数据作为分区数据,对坡度图进行分区汇总,分析保持耕地(图18)、流失耕地(图19)、新增耕地(图20)的平均坡度情况。
图17 由DEM派生坡度图
图18 流失耕地DEM派生图分区统计
图19 新增耕地DEM派生图分区统计
图20 保持耕地DEM派生图分区统计
10. 按照2001年过渡地类编码表,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20)、商服用地(21)、工矿仓储用地(22)、公用设施用地(23)、公共建筑用地(24)、住宅用地(25)、交通设施用地(26)和水利设施用地(27),分别从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中选择并输出当年建设用地,并对2004年(图21)和2007年(图22)建设用地求算欧氏距离。用步骤4生成的流失耕地数据作为分区数据,对于2004年(图23)和2007年(图24)得到的建设用地欧氏距离进行分区统计。
图21 2004年建设用地求算欧氏距离
图22 2007年建设用地求算欧氏距离
图23 2004年建设用地分区统计
图24 2007年建设用地分区统计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分析2004年-2007年耕地变化数量及其空间分布
1.由重分类的加和图(图25),结合图例:黑色为均非耕地,红色为流失耕地,蓝色为蓝色为新增耕地,绿色为保持耕地。
图25 重分类加和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流失耕地集中在长阳镇、良乡镇、城关镇以及石楼镇,新增耕地在张坊镇、大石窝镇、周口店镇、韩村河镇、史家营乡等乡镇,保持耕地主要在西南大部乡镇,即青龙湖镇、燕山地区、周口店镇、韩村河镇以及张坊镇西南一侧。根据北京市房山区卫星地图,流失耕地区在六环附近,接近城区;新增耕地区在京昆高速一线山前洪积扇附近,在西北侧山区也有部分新增耕地;保持耕地则大致在京昆高速西南侧,主要集中在房山区的平原地带,地势比较平缓。
图26 北京市房山区卫星地图
2.对2004年耕地情况和2007耕地情况利用栅格数量进行对比(每个栅格大小为50m*50m),保持耕地栅格数量为115337个,流失耕地栅格数为4075个,而新增耕地栅格数为3213个,相对于流失耕地,净变化为负值,也就是耕地栅格数总体减少了862个,即自2004年到2007年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图27)
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