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大豆生产与贸易
——转基因调控对大豆市场的连带影响
原文来源:Shi Rong, Zhang Tao, Yan Xiaoqing: Soybean Production Trade in China——Implicated Impacts of GMO Regulation on Soybean Market[J]. Ecological Economy,2005,01:77-86.
I介绍
进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粮食部门对这样的竞争是否可能对中国农业生产和市场造成的影响产生质疑。主要作物领域如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迅速面对外国廉价的农产品。尽管大豆在中国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作物种植,但它的收益率确实低于美国和其他美洲国家。大豆消费迅速增加的同时,中国国内大豆生产水平不能满足需求。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豆主要进口国。因此,国际竞争将对中国的大豆生产系统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除了上述原因,转基因生物(GMO)的食品安全和潜在的损害也受到了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即使是几十年前参加了绿色革命的专家也不信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创造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作为我们的主要食物的替代品。植物和动物已经被改良为抵抗疾病和昆虫。转基因大豆现在广泛种植在作为中国大豆主要供应商的美国。虽然对转基因大豆的科学测试没结果表明其对生产和消费存在有害影响,但同时其也缺乏科学信息或证据能够证实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因此,尽管农业生物技术迅速提高,它们的部署和影响仍一直受到争议。此外, 中国政府想成为一个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也担心转基因植物与其他作物产生交叉的潜在性。事实上, 由于对转基因生物普遍持谨慎态度,日本和韩国的进口贸易商都有意图扩大从中国进口大豆,中国的业务机会在扩张。因此,为了大豆贸易的成功和其他一些因素,中国是这些倾向于限制进口转基因产品的国家之一。在2001年和2002年,中国政府批准了转基因监管规定及其三个措施。这个新的转基因监管使得美国农业产业把这类行为看作贸易壁垒。事实上,转基因监管规定公布后,中国在2002年成功地拒绝进口大豆。然而,这些阻止进口大豆的努力使得在短期内中国的消费者被征收更高的价格。中国的消费者也将面临更高的价格因为转基因大豆贸易的申请程序成本将增加。尽管2002年宣布的临时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不能为交易商提供一个长期和稳定的保证。这种转基因监管及其措施的影响仍难以评估。本文考察了中国的大豆生产业和转基因监管对大豆贸易的作用。文中采用CRTS Cobb-Douglas模型来估计中国的生产函数,修正函数将应用在模型中来预测大豆产品技术变化的影响。
此外,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和贸易,并提供一个方法论问题来分析转基因大豆贸易规则的影响。
II中国的大豆生产
虽然中国的农民在过去的五年里逐渐提高了大约每公顷1.6 -1.7吨的产量, 在80年代每公顷产量大幅增加1.3吨,中国国内大豆产量近年来没有大幅改善。此外,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大豆收获面积的增长量已经大大低于美国种植亩的增长。
图1描绘了从1961年到2001年的中国大豆产量。从这个图可以发现, 产出最高的一年是1994年,当中国的总产量达1600万吨。然而,总产量在1995年降至1350万吨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增长缓慢。在1999年,它从前一年的1515.2万吨降至1425.1万吨。2001年中国的大豆产量减少,即使种植面积已从2000年的930.6万公顷扩大到2001年的948.18万公顷。中国在2001年每公顷产量为1625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40公斤。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大豆单位产量很低,需要显著改善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此外,加上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扩大生产的努力可以包括大豆生产的技术变革和输入价格波动。然而,技术变化对生产的总体影响是复杂的,因为各种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另外,理解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在评价政府的支持政策和技术变化对产出和利润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制作基于Cobb Douglas函数的线性模型,来预测这样的技术变革的影响。因为原料的高价格可以表现先进技术和商品的高品质,分析中使用了输入价格。这个将高质量和高价格联系起来的假设在我们的模型中非常重要,我们将使用投入价格作为自变量来估计生产函数。
V总结
本文探讨了中国大豆生产系统。它对大豆生产、国际贸易和的规定,本文提供。
第二部分的主要兴趣在于回顾中国大豆生产和方法论问题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被充分扩展到农业植物系统的实证分析。在这一节中模型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推导,这个模型的结果不仅可以中国决策者提供种植大豆的估计生产函数还让他们知道技术变不同的经济。本展示了技术变革和输入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