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学总复习议
07考试说明力学部分 A档31个 B档31个 策略:平时测验、落实到每个人,目的保及格. D档课件辅助教学、必要的可以再做实验。 C档通过综合训练、典型习题处理。 四、对于设计实验类型的题目,要掌握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例: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受力分析 解答力学问题的钥匙 有关滑轮组的几个问题 分析物体受力是关键 物理综合题的特点及复习对策 复习对策 1、复习时应立足教材,打好基础,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上下工夫。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其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 形成和完善。 2、不要盲目的做题,应精选近几年来体现中考改革精神的复习资料。那些没有实际背景、计算繁杂的题,不必浪费时间。 复习对策 3、由于综合题命题的空间和自由度大,形式不拘一格,相当“活”,但万变不离其宗,虽然题在书外,但理在书内,因此不要把功夫花在猜题、做题上,只能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再适当练习,熟悉答题的思路和要求,提高解题能力,做到融会贯通。这也正是中考改革的方向和目的。 4、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一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训练。 3) 关于滑轮组做功问题: 滑轮组做功问题由于综合了功, 机械效率, 功率, 速度等问题, 难度较大. 分析此类问题要有正确的思路, 按一定顺序逐步求解, 不能急于求成。建议按“一二二二”的顺序去分析。 “一” 即一个时间,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时间和重物上升 时间相同 “二” 即两个力,指拉绳端的力F和物体的重力G “二” 即两个距离,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上升的距离h S和h的距离由绳子的绕法决定,图4中,S=3h “二” 即两个速度,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 和物体上升的速度V物 F G · · h S 图四 以上七个量决定了下列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对应关系: W总= FS W有=Gh η=W有/W总 P总=W总/ t P有=W有/ t V绳=S/ t V物= h/ t 由于S=3h 因此V绳=3V物 例1、如图4,用滑轮组提起重630牛的重物,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300牛,重物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在不超过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情况下,用此滑轮组提起较重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变化?为什么? 例2、一同学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两只50g的钩码(如图所示4),弹簧秤示数为0.4N;接着又用同样规格的滑轮,组装了一个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起两只50g的钩码,与第一次实验提升的高度相同,弹簧秤的示数比第一次小。 (1)求出第一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第二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第一次的相比是否改变?为什么? 例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物体移动了8m,拉力F做的功为1280J。求: (1)拉力F的大小及拉力的功率。 (2)若动滑轮重为12N(不计绳重和摩擦),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A F 近两年来,在中考物理试卷中,综合性试题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有的地方出现了专门的“综合题”。 那么,什么是综合题?我认为可以从题型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就题型而言,是实验、计算、推理、论证、简答等的综合。从内容看,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包括学科间的综合和学科内的综合;二是能力层次,是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间的综合;三是方法层次,即以某种物理学方法为主线,将不同部分之间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以上关系可表示为: 综合题 题型综合 内容综合 实验、计算、推理、论证、简答等的综合。 知识 能力 方法 学科间:文理综合、理科综合 学科内:力、热、电学等的综合 观察、实验、分析、概括、 应用、表述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等 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变化,从根本上讲是试题的立意发生了变化,逐渐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尤其是拉档次的题目,表现更为明显。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综合题,不能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下的考查功能,单纯的实验题、计算题、也难以承载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于是,新型的综合题应运而生,这就是以能力为中心,适当综合有关知识点及题型,渗透物理学方法及思想教育,充满了浓厚的“物理味”。这样的试题已经成为中考的新亮点,体现了中考改革的方向。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