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之德育.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课件之德育

教育学基础 专题八 德育 一、德育及其规律 (一)德育概述 1.德育及其功能 (1)德育的概念 词源学中的含义 “德”字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 “德”解为“升”、“登”等,音“得”。 我国经传多借“德”为“悳”,也是“得”的假借义。 朱熹的解释 “得之于心,故谓之德”,“施之于身,故谓之于行。 “德”是指合乎道的思想行为。 我国古代没有用德育这个概念,当时有“教”“教学”“道”这些词。 我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上把 “教”字解释为“觉悟”的意思。即“斅(古时的教)字,觉悟也。”就是说“教”就是提高人的觉悟。 因此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指的就是要提高人的觉悟,主要是指德育。 我国古代“四书”之一《大学》里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大学之道”的“道”字,就有教育的意思。从其内容来看,所说的“明明德”“亲民”“至善”都是德育内容。 这里的“道”字是指教育,实质讲的是德育。 可见在我国古代还没有用德育这个概念,往往是用“教”“教学”“道”字来代替的。 我国古代对“德”和“育”是有分别加以解释, 这体现在《说文解字》等书中。 当时“德”的基本涵义是指人的合乎道的思想行为, 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 “育”的基本涵义是指培养人的品德, 即培养人的善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 至于“德”和“育”二字连用最早是什么时候,尚需考察。 西方的解释 “moral(道德的)”和“ethical(伦理的)”分别来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原意为“尊从习俗或习惯”。 西方“古代德育”实际上是广泛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相当与今天的“思想教育(ideological education)”。 “德育”一词的由来 西方社会18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这一概念。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1860年)中明确提出“moral education”。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德育”一词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 德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2)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学校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及其重要。要克服两种思想倾向。一种是忽视德育的作用,另一种是认为学校德育无所不能,能够包打天下。 注意: 德育不仅有正功能,而且可能有负功能。 2.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基本内容:中学德育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 1990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文件。 《小学德育刚要》(1993年)和《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对小学和中学不同学段做了不同的规定。(见教材P286-287) 不同年龄阶段侧重点不同: 小学阶段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为主; 初中阶段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主; 高中阶段侧重进行政治观点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二)品德发展规律 1.品德诸要素的发展 品德的结构极为复杂,对于究竟是由哪几种因素构成则观点不一。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上。 道德认识发展的研究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 皮亚杰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儿童在玩弹子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智慧的发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现象。 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偶故事,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和公正阶段,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劳伦斯·柯尔伯

文档评论(0)

xueting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