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杭州地区地貌野外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杭州地区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摘要:2012年8月23日至29日,华东师范大学10级地理系全体同学在浙江省杭州地区进行了地貌学野外实习,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浙江的富春江及分水江等为例的河流地貌实习,观察江心洲的二元结构,形成过程,河流阶地等;以杭州地区九溪十八涧为代表的山地和小流域地貌实习;灵栖洞的喀斯特地貌。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本上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学会地貌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杭州 富春江 小流域 喀斯特 杭州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此次地貌我们主要在杭州地区及附近。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璧,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 从地形上看,杭州是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峰为海拔412米的天竺山,和它南面的五云山以及九溪一代的山岭,组成西南部分的山峦,比较高达,山势险峻。山岭往东北越来越低,山坡越来越缓最后在西湖过渡为平原。其次,天竺山,五云山一线以东所有山岭都是由西南向东北延伸,高度渐减。山岭控制了水流,因此灵溪涧,天竺溪,龙泓涧以及玉清溪等也都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另一显著特点就是这些山岭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面环抱西湖,构成马蹄形(图1) 在西湖群山中常见的岩石大致有四类,即砂岩,泥岩,石灰岩和火山岩。按它们的生成时代,组合特点和所含的化石,又可粗略的划分为五套地层:泥盆纪的石英砂岩;石炭纪早起,由交替的砂岩和泥岩组成;第三套地层生成与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早期,主要是各种石灰岩组成,第四套地层形成于二叠纪早期之末,是以泥质成分为主的页岩岩层,第五套地层是由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碎屑岩。 (图1) 杭州市区共内有三个褶皱区(图2):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翱亭山褶皱区。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这褶皱区的主体。其西北边缘以玉屏山北东向的逆断层为界,东南界为钱塘江大断裂,西南翘起;外围山体由泥盆纪石英砂岩构成呈环形,内核山体呈马蹄形,多北东—南西走向,地层从外围向内核逐渐变新。杭州西南地区断层众多,相互交错,有北东,东西,北西及南西向若干组。 (图2) 二.河流地貌 (一).富春江富阳段新沙岛 富阳市位于浙北偏西,富春江为钱塘江桐庐至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富春江江面开阔,堤岸曲折,沙洲棋布,两岸山势舒缓。实习地点为新沙岛,是富春江中的一个江心洲。 ⑴江心洲的形成 江心洲的形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水下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也很不稳定,可能因冲刷而消失,也可能向一岸移动成为边滩。第二阶段是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促使粗粒沙砾即推移质在浅滩上沉积,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第三阶段是在心滩基础上,经历多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加积,心滩滩面超过了平水面,就形成了江心洲。心洲因常年出露水面,只有洪水泛滥时才被淹没,滩面又覆盖厚层细粒粘土。因此,它可以耕作、居住,故而得名。(图3) ⑵.江心洲的沉积结构 由于江心洲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心滩,河漫滩,因而具有二元结构。心滩的组成物质为河流所携带的较粗的河沉积物,沙是河床相的,平水期沙沉积;在心滩不断加积淤高超过平水期水位,在洪水期间被淹没,洪水带来的悬浮物质沉积,泥是河漫滩相的,多次平水期,洪水期交替便形成了泥沙相间,特有的沉积二元结构。有两种情况:下面是沙,上面是泥;下面是砾石,上面是沙(粘土)。 此次实习我们在新沙岛观察了3个剖面,其中剖面1和剖面2(图4)是上泥下沙的。近洲头地方,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剖面的沙泥二元结构,可以感受到泥沙带来的不同手感。 剖面3: 坐标是N30°02.982 E119°59.895 海拔:0.8m,剖面如下图所示(图5): (图5) 在剖面3可以清晰的看出,泥沙交替的剖面中,自上至下依次为黄褐色粘土,粉砂,青灰色粘土。很明显颜色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土壤中进行的氧化还原的现象,主要是两种原因。第一:在平水期,部分出露水面,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在洪水期由于被水淹缺少氧气会发生还原反应。图中青灰色就是还原的粘土。如我们在这个地方的剖面中可以看到部分Fe-Mn包膜,红褐色是氧化铁,黑色是锰。(图6)剖面中还有黄色的氧化铁,主要是由于剖面出露,在氧气的作用下,二价铁还原成为三价铁。因为江心洲水位不断变化,氧化、还原环境交替出现,氧化铁和还原铁有多层互层。另外一个原因导致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是地表由于植被的覆盖,植物分泌一些物质使土壤腐殖质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图6) 剖面3和洲头剖面不同的是,新剖面的二元结构更细些。这是由于水的流速从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