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2000年4月设计院和省茨淮新河上桥管理处共同编报了《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简要报告》,经水利部规划总院初审后,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于2000年6月完成本规划报告。
一、概况
茨淮新河是皖北平原大型人工河道,以防洪、排涝为主,结合灌溉、航运、城市供水。河道全长134.2公里,横跨茨河、西淝河、芡河等流域,总面积6960平方公里。工程于1971年11月开工,1980年春完成。1973年规划灌溉面积近期197万亩,远期293万亩。现实灌面积达165万亩,其中水稻95.6万亩。灌区利用插花、阚疃、上桥三大枢纽调蓄经流,有效调节库容4350万立方米。上桥、阚疃翻水站抽淮河水补给,抽水能力分别为80、120立方米每秒。沿新河建有泵站,穿大堤设有引水涵,沿引水渠分散建灌站发展灌溉。已建支渠以上固定渠道总长946.6公里,其中干渠93条,长488.6公里;支渠174条,长498公里;支渠以上各类交叉建筑物930座。灌区配套已完成一级提水站77座,装机264台、23770千瓦;二级提水站656座、17220千瓦,设计控制灌溉面积达201万亩。灌区建成以来效益显著,1998年粮食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工程前增加了一倍。
二、工程规划
1.国民经济发展预测。规划基准年采用1998年,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05年。预计到2005年,灌溉面积将达到18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1亿公斤;2015年灌溉面积20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75万亩,粮食总产量12亿公斤,经济作物0.88亿公斤。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区用水包括农业灌溉、工业、城市生活、农村人畜用水等。经综合分析,灌区现状、2005年、2015年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9.31、8.6、9.05亿立方米;各水平年75%保证率年需水量,分别为11.05、9.58、9.77亿立方米。灌区现状多年平均可利用地表水6.94亿立方米,75%保证率可利用7.5亿立方米;2005年多年平均可利用地表水7.74亿立方米,75%保证率可利用8.26亿立方米;2015年多年平均可利用地表水7.7亿立方米,75%保证率可利用8.18亿立方米。灌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2.5亿立方米。
到2005年、2015年,上桥站补水后,灌区缺水量为0.33、0.11亿立方米,灌区供水量占需水量的97%、98%。上桥、阚疃两翻水站的能力,可以满足灌区近期用水需求。井灌区到2015年,尚有余水0.88亿立方,具有发展灌溉的潜力。续建配套和节水工程完成后,可减少抽水费用,节约能源,利于灌区经济的良性循环。
3.灌溉制度。设计保证率采用75%,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大豆、玉米、蔬菜为代表;旱作物以春玉米代表早秋,大豆代表晚秋,小麦代表午季旱作物。河灌区:现状及2015年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多年平均每亩487、333立方米,保证率75% 为每亩593、367立方米;井渠结合灌区:现状及2015年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多年平均每亩 236、184立方米,75%保证每亩287、236立方米。灌溉模数:原设计阚疃闸以下为每万亩0.8立方米每秒,闸上为每万亩0.6立方米每秒。本规划修正为:阚疃闸以下现状为每万亩1.4万立方米,2015年为每万亩1.0立方米每秒;闸上现状为每万亩0.6立方米每秒,2015年为每万亩0.5立方米每秒。
三、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
1.目标和任务。目标:近期2005年,搞好现有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80万亩,维持现有96.5万亩水稻面积;支渠以上渠道衬砌率达到10%, 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到0.62,满足灌区内的用水需求。到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1万亩 ,引江济淮工程上马后,最终规模达到305万亩;支渠以上渠道衬砌率达30%,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到0.68;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0%;基本满足各类需水要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任务:以节水改造为中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近期以节流为主,远期适当开源。工程措施是水源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渠道衬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田间工程 ,工程管理。
2.工程布置。茨淮新河灌区已运行30年,各级抽水站和渠系布置都基本定型,运行格局业已形成。工程布置主要考虑利用河道节制闸蓄水及翻水站抽引淮河水,在沿新河两岸发展提水灌溉,水量不足的尾部灌区,采取井灌或井渠结合灌溉。
3.渠首工程。上桥枢纽:节制闸的启闭设备、闸门,进行维修改造;船闸更换上、下闸门,启闭设备 、控制室改造,输水洞闸门更换;抽水站更换变压器2台,更换电机6台,由单机1600千瓦更换成2000千瓦,新增容量2400千瓦,总容量达到1.2万千瓦,抽水能力达到180立方米每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