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凉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

凉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凉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凉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字体:小大】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凉州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凉州区基本概况   凉州区现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101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璀璨的明珠。   “十五”时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增加到95.2亿元,年均增长11.49%,实现了比九五时期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人均生产总值由4315元增加到9415元,年均增长16.69%。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5502万元增加到31927万元,年均增长4.59%。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31:26:43调整为24.6:37.3:38.1。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善,呈现出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活跃的良好发展态势。   企业集群逐步壮大。区内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有荣华、皇台、莫高3家上市公司。现已形成了以皇台集团、荣华集团、莫高集团、武酒集团、陇海陶瓷、爱雅纺织、益民食品、红太阳面粉厂、金蛙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酒类酿造、玉米淀粉、调味品加工、小麦面粉饲料加工、亚麻纺织、农机制造、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淀粉、熏醋、酱油、味精和原煤、水泥、地毯、化肥、皮革、亚麻纱、花岗石板材等2000多种。食品工业已成为地方工业的主体,白酒、啤酒、葡萄酒、熏醋、味精等产品荣获优质产品称号,享誉中外。工业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其中武威城东生态工业园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投资者创业的理想场所。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4亿元,同比增长48.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45.6%。完成城镇投资23.23亿元,增长66.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2亿元,增长15.4%。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22.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比重达到16.7:29.5:53.78。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全区已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6万户,从业人员达12.6万人。其中非公有制工商企业1160户,总资产50.1亿元,从业人员6.1万人;个体工商户15840户,注册资本6.1亿元,从业人员6.5万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7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2%;非公有制经济在区所属工商企业创造的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4%。   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在全省率先发展循环经济,对4个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对玉米淀粉等10个产业进行了生态产业链网设计,13家企业已开始推进清洁生产,14家企业分别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4个工农业产品通过绿色认证,24家单位分别被评为省、市和区级绿色单位。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6元,比上年增加611元,增长6.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50元,比上年增加372元,增长12.0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8.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服务资源明显优化。有各类省、市、区级科研院所2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区内有大中专院校10余所,有中小学600多个,有卫生医疗机构300多个,医疗技术比较全面。电视广播覆盖全区境内,能够收看收听多套节目;区内有设施较好的博物馆、体育场、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   “十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任务繁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资源的配置、利用与共享程度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缓慢,难以在短期内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部分企业新产品开发不够,产品档次偏低,品牌效应不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融资环境亟待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失地农民社保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基数大,失业和就业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政府致力于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公共财政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文档评论(0)

3124904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