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混凝土的弯剪承载力.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等扭剪比(T/(Vb)=0.3-0.6 ) : 构件的裂缝发展和破坏形态处于上述二者的过渡,一般在剪应力叠加面(Ⅱ—Ⅱ)首先出现斜裂缝,往斜向延伸至顶面和底面以及另一侧面(Ⅲ—Ⅲ)的下部。破坏时截面侧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剪压区,称为扭剪破坏。 无腹筋梁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包络线接近圆曲线,表达式为 (14-11) 14.3.3 弯-扭构件 承受扭矩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筋的位置不论在截面的上、下或侧面都是受拉。在弯矩作用下,构件截面上有拉区和压区,钢筋的应力有拉、有压。弯矩(以正弯矩为例)和扭矩的共同作用,使弯拉区钢筋的拉应力增大,弯压区钢筋的拉应力减小,或为压应力。构件破坏时,两者不一定都能达到屈服强度。 命弯压区和弯拉区钢筋承载力的比值为 (14-12) 对称配筋构件(γ=1)的弯矩-扭矩破坏包络图可从试验中获得,其形状为左右对称的两段抛物线,如图14-10(a),回归式为 (14-13) 构件极限状态时,γ=1弯拉区和弯压区的钢筋应力(σs和σs`)随弯矩—扭矩的相对值而变化(图14—10(b)): 所以,T-M包络曲线的右半为梁底钢筋受拉屈服控制构件破坏,而左半包络线由梁顶钢筋受拉屈服控制。 1、只有纯扭状态(M=0)时,两者都达受拉屈服强度 2、当有正弯矩(M0)作用时,梁底钢筋总能达受拉屈服强度(σs=fY), 3、梁顶钢筋的应力(σs`)由纯扭(M=0)时+fy随弯矩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为零,并转为受压,至纯弯状态(T=0)时,σs`=-fy`。 4、负弯矩作用下,情况恰好相反 非对称配筋的构件γ1 1、在纯弯矩作用下,正负向弯矩的极限值不等,分别为M0和-γM0。 2、在纯扭的极限状态(T0,M=0)下,梁顶钢筋σs`已受拉屈服,而底部钢筋σs低于屈服强度。 3、再施加正弯矩,调整上下钢筋的应力,使之同时达屈服强度,可提高极限扭矩,并得最大极限扭矩值 4、如果弯矩更大,又将产生相反的情况,即构件极限状态时,底部钢筋受拉屈服,而顶部钢筋不再受拉屈服,甚至受压。 5、所以,弯矩—扭矩包络曲线不对称,与最大极限扭矩相应的峰点偏向正弯矩一侧,且随着配筋承载力比值γ的减小,包络线偏移更大。 包络线峰点的右、左两侧抛物线分别由梁底和顶部钢筋的受拉屈服所控制,试验研究结果给出的计算式为 (14-14) 由式(14—14)计算两条抛物线的交点,即峰点的坐标 (14-15) 如果构件的截面很窄(h/b比值大),或者侧边钢筋As。的数量太少时,在扭矩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截面长边中间的钢筋首先受拉屈服,并控制构件的破坏,其极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扭矩,而弯矩值的影响不大。这种极限状态在弯矩—扭矩包络图上可近似为一水平线(图14-11) 构件的截面尺寸、纵筋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如果侧边钢筋As。控制的极限扭矩值低于底、顶部钢筋控制的最大极限扭矩时,弯矩—扭矩包络线将由三部分组成,否则,没有影响, 14.3.4 弯-剪-扭构件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M)、剪力(V)和扭矩(T)共同作用下的包络图如图14—12。在M-T平面为分别由梁底部和顶部钢筋受拉屈服控制的二段抛物线,在T-V平面则为圆或椭圆曲线。其简化表达式为 截面狭长或侧面(长边)配筋少的构件,尚应考虑极限承载力的降低,在包络图上切割去一部分,详见文献。 (14-16) 14.4 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前面已经提到,构件在扭矩作用下处于三维应力状态,且平截面假定不能适用,准确的理论计算难度大。虽然有限元方法已经成熟,又有现成的计算程序,但是能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的仍限于线弹性材料。对于非线性混凝土材料和开裂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尚不完备。至今工程中受扭构件的设计主要采用基于试验结果的经验公式,或者根据简化力学模型推导的近似计算式。 18.4.1 经验计算式 我国进行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纯扭试验,得到的极限扭矩(Tu,图14-13)经验回归式 (14-17a) (14-17b) 或简化成二项式 图14—13中理论线的转折点表明适筋和部分(箍筋)超筋的范围分界。 我国的设计规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受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例如承受扭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矩形截面构件,抗扭和抗剪承载力的验算式分别为 (14-18a) (14-18b) 式中 反映剪-扭共同作用的承载力降低系数 (14-19) 可按要求配设最低数量的纵筋和箍筋,而不进行抗剪—扭验算。而当 (14-21) 0.8 0.8 hw≤4b hw=6b 时,虽按计算配设大量钢筋,仍不能避免混凝土的主压应力破坏,应予增大截面或提高混凝土强度。 T形和工字形等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