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定稿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择偶标准 的关系研究 魏晓霞 李青山 袁静悦 车爱玲 郭小青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临汾,041004) 摘 要 本文选取山西师范大学1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关系。调查采用了两项问卷,第一项是《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分为父亲部分和母亲部分两个分量表,共包含 82 个项目,包含三个维度(温暖性、控制性、自主性),第二项是《择偶偏好量表》,共21 个项目,包含五个维度(外形条件、生活情趣、个性品行、社会特征、家庭环境),同时引入了人口学变量(性别、家庭来源)来具体研究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实验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19.0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结论为(1)父亲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择偶标准相关,且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择偶标准;(2)父亲教养方式的控制性与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关系是显著正相关;(3)研究中引入的人口学变量均对大学生择偶标准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择偶标准 性别 家庭来源 1 引言 欲成家,先立业,同样,欲婚姻,先择偶。择偶是婚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步骤,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择偶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朱许强,2009),从而在狭义上影响个体一生的幸福,在广义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氛围和稳定。所以说,择偶也同时是重要的群体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现象,一方面,择偶偏好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另一方面,它又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因此,在各学科中,择偶问题均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当然,在心理学中,也不例外。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在心理学界向来受到普遍关注。大量研究显示,子女的择偶倾向父母教养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家庭是影响个体一生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养方式能预测孩子后来、成年以后甚至一生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行为,即家庭的教养方式可能与子女将来在婚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存在关系(陈会昌,2004)。徐慧(2008)也指出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而个体个性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择偶偏好。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假设之一也认为家庭的互动模式会发生代际遗传,个体在婚姻、择偶和其他关系中的选择和偏好行为倾向于按照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模式进行,并把这种业已习得的相似的模式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Nicols,2000)。故研究者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择偶偏好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希望通过本研究探讨并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因素模型,丰富和深化国内的研究;也让当代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择偶倾向,以期研究结果能给大学生择偶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前人研究 1.2.1 择偶标准 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有关择偶的心理学研究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心理学家们根据经验总结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择偶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以不同基础提出,有以个人的潜意识驱动和心理需要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理论(精神分析学家 Freud(1968)的父母偶像理论、 Winch(1985)的“需求互补理论”),有以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基础的社会理论(Hayes的社会学习理论[5]、Murstein 的 SVR 理论和Edward (1969)社会交换理论),还有从进化的角度出发的进化心理学的择偶偏好理论(Buss 的性策略理论)(Buss,2007)。 以上这些理论大都以西方人为研究对象,关注择偶的心理特点与机制,揭示其规律性。其理论的正确性也得到了后继实证研究者如 Howard 等的支持。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方心理学家 Buss,Schmitt 等将关注点逐渐转向择偶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在择偶偏好的实证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不仅研究的对象广泛,而且能从不同的角度(差异比较角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角度、进化的角度)切入,以及运用多种研究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类人群,如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从婚配角度有初婚和再婚人士,从性取向上有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等等。 在择偶偏好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理论进行整理、介绍,欠缺致力于本土的文化特征、时代变迁的理论研究。在探讨择偶偏好问题时,主要沿用一些中国的传统观念或现实生活中人们约定俗成的看法,如“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男高女低”等等或是借用西方的一些理论如“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等。 国内有关择偶偏好的实证研究大多以择偶偏好的差异为主,如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文化程度差异、初婚再婚差异、地区差异、跨国差异等

文档评论(0)

xueting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