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2,1】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5,4,8-6】  (1)神经调节  ① 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 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 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 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 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12,11,22-2】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 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 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19,14,22-6】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 cAMP-PKA途径  ② 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 酪氨酸激酶受体  ② 鸟甘酸环化酶受体  (3)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 化学门控通道  ② 电压门控通道  ③ 机械门控通道  第三章 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1.细胞膜动作电位【29,19,22-8】  (1)相关概念:  ① 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② 极 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  ③ 超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过程。  ④ 去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过程。  (2)动作电位  ① 定义:如果给细胞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的、快速的膜电位的变化。  ② 特征:  A.“全或无”性质: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动作电位便迅速产生,并达到最大值,其幅度和波形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强而增大。  B.动作电位能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即幅度和波形保持不变。  C.双向性传导: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从产生部位沿膜向两端传导。  D.具有不应期,峰电位不可融合叠加。  2.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性【39,158,187-1】  (1)生理完整性:只有在结构和生理机能完整时,才有传导冲动的能力.  (2)双向传导:刺激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纤维向两侧传导  (3)非递减性:传导冲动时,动作电位电位幅度不会因距离增大而减小。  (4)绝缘性:一条神经干有很多神经纤维,由于有髓鞘进行绝缘,使得在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冲动不会相互干扰.  (5)相对不疲劳性:因为冲动传导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突触传递所消耗的能量少得多.  第四章 突触传递和突出活动的调节  1.突触后电位形成机制【49,162】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兴奋性突触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提高后膜对Na+ 、K+,尤其对Na+通透性,Na+内流导致膜去极化,提高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抑制性突触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提高突触后膜对Cl-、K+,尤其是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膜电位发生超极化。  2.突触传递特征【54,164,188-6】  (1)单向传递: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向传出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  (2)突触延搁:突触传递是以递质为中介,需要经过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等过程,需要耗费时间.  (3)突触可塑性调节:突触传递功能可发生较长时间的增强或减弱的特性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传递易受体内各种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1.骨骼肌收缩机制【67,149,155-3】  (1)肌丝滑行学说:  肌肉伸长或缩短均通过粗、细肌丝在肌小节内的相向滑动而发生,肌丝本身的长度或所含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变.  (2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