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知 知而导行以问促知 知而导行.doc

以问促知 知而导行以问促知 知而导行.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问促知 知而导行 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我国的教育专家周一贯说:“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使问题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从而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可促使学习活动自然顺畅地进行。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要对问题进行探究,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教师手拿一只牙膏,边演示边问:“把牙膏壳放入水中,然后放手,它会怎样运动呢?” 学生回答:发现牙膏壳沉入水底。 教师:“你能想办法使它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吗?动手试一试,看哪一小组最先成功。”(事先已经分好组) 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有的往水里加盐;有的把牙膏的盖子拧开,鼓着腮帮子往里吹气;还有的想办法把牙膏壳弄成中空状。 教师根据观察,选择最快完成的一组,请他们介绍一下做法,并把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接着提出要求: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或者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学生略作思考以后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瘪的牙膏壳会沉入水底,鼓起的牙膏壳却能浮在水面上呢?牙膏放入水中下沉,在什么液体中它能浮起来呢?还有别的办法能使牙膏壳浮起来吗?等等。教师可以优化、组合学生的问题,进而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看来同学们都很想了解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一会儿下沉,一会儿上浮呢?其实这个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这其中是否蕴涵了什么规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浮与沉。” 二、创设教学任务,让学生对问题有初步认识 考虑到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还比较懵懂,不知如何下手,教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引导。仍以“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展示几样物品:蜡块、鸡蛋、塑料小瓶。演示它们在水里的浮沉状态。明确要求: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原来漂浮的物体沉下去。可以每组选做1~2个实验。 学生回答:将鸡蛋放入盐水中或倒入浓盐水,改变的是液体密度;拿蜡块放入酒精中或在水中加入足够的酒精,也改变液体密度;向塑料小瓶中加水或排水,可以改变重力。老师再让学生回想一开始做的牙膏壳实验:压扁的牙膏壳沉下去,鼓起的牙膏壳却能浮在水面上。它又是改变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浮力,知道了阿基米得原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浮力和重力的大小。而且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所受的浮力增大能使物体上浮,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能使物体下沉。为后面进一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从而产生难以抑制的喜悦。 三、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探究出问题结论 至此,学生很自然地面对新的问题:假设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放手时,它可能下沉,也可能上浮。如果下沉,它受到的重力大还是浮力大?如果上浮,情况又如何? 学生根据经验,很容易作出猜想:物体下沉时,受到的重力更大;物体上浮时,受到的浮力更大。教师引导:猜想是否准确还要用实验数据来证明。所以我们要测出物体下沉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以及物体上浮(浸没)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分别比较。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并验证猜想。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引导: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2)如何利用提供的器材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由下沉—上浮或浸没—下沉)? (3)学过哪些测算浮力的方法? (4)怎样测量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 (5)怎样测量物体上浮(保持浸没状态)时所受的浮力? 因为有的问题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可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束后教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