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辽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金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元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第一节 宋朝的文教政策 (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1、录取人数增多。唐代最高录取人数79人,而宋则为1129人 2、973年,宋太祖增加殿试,防止作弊。 3、宋真宗重视科举,专门写有《劝学诗》。 (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第二节 宋朝学校教育 第二节 宋朝学校教育 二、官学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宋元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一、发端 二、原因 三、宋元书院 白鹿洞介绍 1、地点: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约10公里处的后屏山南麓。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2、历史:白鹿洞书院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根据文献记载,“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楼建亭,引泉植花,遂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取名白鹿洞。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重建院内的建筑,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亲临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于是书院的名声大振,宋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 3、地位: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介绍 1、地点: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面的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 2、历史: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以“岳麓书院”的门额。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张轼到书院主持讲事,朱熹闻名也从福建赶来书院讲学,并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1925年,工专、商专与法政专校合并,改称为湖南大学。 3、岳麓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三)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介绍 1、地点: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座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2、历史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 3、地位: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三)书院教学特点 (三)书院教学特点 (四)宋代书院特点 (五)元朝的书院 (六)元朝的书院的特点 第四节 蒙学教育 一、蒙学教材 (二)蒙养教材的种类 二、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 二、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 第四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无题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 (四)著作 《易》有《周易本义》、《易启蒙学》、《蓍卦考误》、《易传》、《古易音训》、《损益象说》、《易答问》、《朱文公易说》等; 《书》有《书古经》、《书传缉说》、《书说》、《文公书说》、《书经问答》等; 《礼》有《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图解》、《朱子井田谱》、《礼记辩》、《仪礼经传通解续》、《朱子礼纂》等; 《孝经》有《考经刊误》、《考经存异》; 《四书》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中庸辑略》、《大学集传》、《大学详说》、《大学启蒙》、《论语要义》(两种)、《论语训蒙口义》、《论语详说》、《孟子集解》、《孟子问辨》、《四书音训》等。 朱熹的学说,在他晚年被斥为伪学。庆元四年(1198),宋宁宗下诏要求伪学之徒改视回听,并订立《伪学逆党籍》。列入党籍者从宰相到士人共五十九名。致使朱熹的门人故交都不敢再与他交往。朱熹处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但他仍坚持讲学,直到1200年死时,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1209年,朱熹才被恢复名誉。宝庆三年(1227)。宋理宗下诏,特赠朱熹太师称号,追封信国公,并提倡学者习读朱熹着作。从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成为中国的正宗思想体系。 二、教育目的 三、人性论和教育的作用 四、论儿童教育 (二)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 “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