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队列研究_zhang1.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队列研究的别称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研究对象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队列),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结局。 暴露组的率未暴露组的率,则可认为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可能是因果联系。 一、概 念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队列(cohort) 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或使其发 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 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主要特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 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 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三、研究目的 检验病因假设 ( hypothesis)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ffect of prevention)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四、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的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优 点: 时间顺序增强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条件 明确地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低于5‰ 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可靠的测量手段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能完成随访的人群 足够的人、财、物力 历史性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优 点: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在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 需要随访 部分结局可能已出现 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 一、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 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 定 义 在有CS2暴露但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车间工作5年 二、确定研究结局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心电图的改变 心绞痛发作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1942—1967年某粘纤厂25至64岁, 343名男性工人有5年以上CS2暴露史 对照组 年龄±3岁 出生地区相同 工种的体力消耗相当 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人 四、资料收集 查阅档案记录 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2的浓度等 问卷调查 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 余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 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 五、资料分析 CS2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中作用程度不同 六、结 论 长期低剂量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CS2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为主 措施 芬兰当局已于1972年把CS2的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从20ppm降至10ppm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Serum Lipid Tracking A Population based, Longitudinal Chinese Twin Study Significant tracking of serum lipids during childhood and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has been widely documented However, less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the periods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Using a population-based rural Chinese twin cohort,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