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化建筑.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文化建筑内蒙古文化建筑

  包头博物馆   盛乐古城博物馆   内蒙古文化大厦   内蒙古军区征兵办公楼   呼和浩特新候机楼   内蒙古博物馆   成吉思汗陵   内蒙古赛马场   内蒙古人大常委办公楼   内蒙古展览馆   呼和浩特新体育场   锡林郭勒盟党政办公大楼   内蒙古图书馆   乌海市蒙古族家具博物馆   呼和浩特市党政五大班子办公楼   编者按: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语言。近年来,我区的城市建设有目共睹,突出了地域性、民族性,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本报特编发此文,对我区的城市建筑进行解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郝益东对城市建筑非常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因大量“克隆”建筑而造成的“千城一面”现象,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困扰城市领导者和专家学者的一大顽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通过塑造城镇的民族地域风貌特色来彰显文化底蕴和管理水平,是一条打破“千城一面”的可行之路,可以有效地提高城镇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在2003年《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决定》中强调,城镇建设要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相结合。近年来,不少来访者称赞内蒙古的城镇面目一新,其中包含着对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塑造城镇特色的肯定。本报发表此文,希望有助于活跃建筑评论,创新规划设计理念,普及建筑艺术知识,推动内蒙古城镇在规划布局、园林广场、整体色调、建筑造型、装饰装修等方面形成风貌特色的主调和个性。   城市建筑具有承载文化意向、传承地域文脉的权利和责任。自治区自建国以来建成的特色建筑从建筑理论角度来解析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以古典的手法将地域传统元素进行移植、拼贴――文脉理念的运用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同中国“社会主义内容、民族的形式”大形势一致,内蒙古的建筑师设计了几个特定时期的代表建筑,其手法多运用传统地域的表层语言作为符号,这种做法可以认为是发端于“文脉”理念的表达。这些建筑多表现为“现代的形式,民族的内容”甚至是西洋的形式,民族的装饰图案和细部。在比例尺度的推敲中常具有经典建筑学的构图法则和古典的美学特征。这在特定的时期里一度成为了现代建筑传统趋势的主流。   1952年建成的内蒙古博物馆(郭蕴诚设计)是西洋的水平五段式形制加蒙古装饰图案,直到目前为止,这座建筑仍然是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名片;1954年建成的成吉思汗陵(郭蕴诚设计)将类“盔顶”式的“蒙古帽”屋顶与汉式的基座组装,再饰以喇嘛庙图案,因其形式地道、比例尺度把握较好,成为内蒙古民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1984年建成的内蒙古人大常委办公楼(郭日睿设计)为集中式的西洋古典形制加象征意味的“蒙古包”及蒙古饰带,在相对简洁的现代构图中具有了古典的纪念性特征;1986年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40年大庆而建设的内蒙古赛马场(韩梅设计)和1996年为迎接自治区50年大庆而建设的内蒙古展览馆(范祥设计 )也出自同一种手法,前者在现代建筑顶上加上变了形的“蒙古包”群,后者则施以蒙古人服饰和家具中抽象出的图案。新近建成的70年大庆项目――呼和浩特市新体育场(白音查干艺术设计)用草原雄鹰的形象来达到标志建筑地域性身份的目的。   2005年竣工的锡林郭勒盟党政办公大楼(张鹏举设计)整体形式上较上述建筑更具现代感,其装饰性符号也不是直白地在外墙上使用传统图案,而是通过窗遮阳处理与建筑整体更有机地结合,但其整体仍在强调一种新古典美的纪念性。近期完成设计的内蒙古大学教学主楼(张鹏举设计),因业主表达校园标志性和民族地区身份的强烈愿望,也采取了上述纪念性意味的新古典手法,在此,建筑师的创作努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纪念性语言的现代表达(顶部“蒙古包”的镂空处理)、色彩对于不同建筑语汇的过渡和柔化作用(校园整体暖红色的墙面)、以及赋与纪念性形体构件以空间实用功效(蒙古包的观光作用)。   二、抽象出蒙古民族地域建筑的性格――空间与意象的表达   正如业界共识,简单的符号化拼贴、堆积和形式主义的纪念性表达已经或正在被时代所遗弃。在地域建筑形态创造方面,建筑师应追求形式和符号以外的东西。以“形”表“意”、以“神”会“意”的意象表现常成为一种有效的解答。新生代的内蒙古建筑师认识到:由地域自然和文化习俗长期积淀形成的淳朴、雄浑、厚重的性格特征应成为这种建筑形式的所表之“意象”。1997年建成的内蒙古图书馆(贺颖设计)配合建筑个性采用厚重的形象;2002年建成的呼和浩特市党政五大班子办公楼(温捷强设计)从蒙藏建筑中提炼出厚重、雄浑的特征加以表现并强调草原意象的强烈水平感而成为城市新的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