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理论介绍 代表人物 理论意义和影响 局限 在中国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是建立在解构主义、 阐释学、 多元系统论、 描写主义、 目的论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该理论“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审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同文化间从未有过真正平等的对话” 。由于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便产生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翻译难以实现人们预期的平等对话和信息转换。更确切地说,后殖民主义翻译就是第三世界要借此来“ 促使本族文化摆脱前宗族国的文化束缚,改变本土文化边缘地位,重塑文化身份,重新定位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平等地参与文化交流和对话 ”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正是以这种权力差异为基础,来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同价值取向的译者在自觉不自觉间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通过翻译促使殖民文化摆脱前宗主国的文化束缚,重新定位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平等地参与文化交流与对话。 异化(foreignization) 韦努蒂使用的术语,指生成目标语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旨在通过突显原文的异质性身份,保护其不受译入语文化的支配,从而对英语文化的主导地位提出质疑。 混杂性(hybridity) 巴巴成功地将“混杂性”这一术语引入了文化研究领域,并使之成为后殖民批评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混杂性是指由殖民化产生的接触区内新的跨文化形式。巴巴认为,异质文化间的碰撞是一种话语实践。巴巴试图通过混杂性策略颠覆殖民话语权威,从而揭示殖民化过程中被殖民文化与殖民权力互动中产生的种种矛盾现象。 第三空间(the third space) 第三空间一般是指在二元对立之外的知识与拒抗空间。巴巴认为,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彼此杂糅,形成第三空间,并因而发出存在于语言认同和心理机制之间、既矛盾又模糊混杂的新过渡空间。它一方面证实了殖民话语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被殖民者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在殖民话语中间撕开裂缝。 食人主义(cannibalism): 巴西的坎坡斯兄弟(Haraldo de Campos)关于食人翻译的研究是最具影响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之一。由于文化上依附于旧宗主国以及欧洲其他文化,巴西译界用“食人”这一隐喻主张吞噬欧洲文化,以摆脱欧洲意识,在文化上确立自我:殖民者连同他们的语言被吞噬了,而其生命力却使吞噬者增强了自身的精力和体魄。 赛义德(Edward Said): 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 1978年出版后殖民批评代表作Orentalism(《东方主义》),中指 “如果我们同意历史上的任何事物,象历史本身一样, 都是人所创造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对许多物体、地点或时代而言, 人们赋予它的角色和意义,为什么只有在其被赋予之后才可能获得客观有效性” 。赛义德在一系列后殖民理论中坚持了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及对于文化霸权的揭露。意识形态总是与特殊利益联系在一起, 或者说意识形态之所以为 “颠倒意识” 、 “虚假意识” ,根本原因在于特殊利益被当做普遍的痛惜加以辩护。无疑,西方作家在描绘涉及东方的文学文本中存在着民族阶级意识的偏见,从而揭示出东方主义话语背后的东西方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支配关系和霸权关系。 通过对东方主义者的批判和对文化霸权的解构,力求超越东西方对抗的基本立场,强调文化多元化,从而使东西方形成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关系。 代表作:Orentalism (1978), 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198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1993) 斯皮瓦克(Gayatri Spivak): 印度裔美国学者 结合女性主义、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性别、种族、阶级为分析代码,对殖民地的权力话语进行深入揭露,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种族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进而对臣属文化重新命名。并提出了后殖民主义是如何聚焦翻译与殖民化之粘连的问题,即从原文到第三世界语言的翻译往往是不同的政治活动,斯皮瓦克特别关注翻译所导致的一系列意识形态问题以及大量的变形现象,她严厉批评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她们主张欧洲以外的女性主义文本都应译为强权者的语言“英语” ,其结果是一个巴勒斯坦女性的文本往往酷似一个台湾男性的文本。 代表作:Of Grammatology (1976,trans.), In Other Worlds: Essays in Cultural Politics (198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