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构探析
龙献忠 龚汪洋
摘 要: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质量监控手段,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现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评估主体、指标、手段、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客观、科学地评估教育质量。为了更好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应从细化多元主体职能分工、完善分类分层评估指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健全质量监督反馈及问责机制四个方面来建设和优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治理现代化
作者简介:龙献忠(1968--),男,湖南文理学院副校长,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公共管理研究。联系电话372558979@。
龚汪洋(1989--),女,湖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从快速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已逐渐成为国家意志。2014年、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客观、科学的评价及反馈机制”,都折射出国家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到治理结构、权力分配、大学制度、治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概念。而以上这些变化和发展的成效,最终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上得以体现。因此,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对衡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着诸如机械式应付质量评估、评估指标体系重形式轻特色、评估方法欠科学、反馈问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性受损,社会公信力下降,无法有效发挥推动高等教育治理实现现代化的作用。可以说,建构多元、全面、科学、客观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应然定位
习总书记在近几年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中反复强调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就体现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具备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要求的深刻内涵。因此,相较于以往侧重于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将逐渐转向如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定位,首先就应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从国家层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质量要求[]。不仅如此,治理现代化更加强调高等教育从单向管理进入到多元治理的新阶段后,多元利益主体平等参与,合作协商,使得高等教育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最终将个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效能[]。此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专业化、信息化也是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显著特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1)评估主体多元化,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这些主体有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自我四大类。其中自我评估主要指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自我监控[]。在以往的观念中,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大学,社会和学生自我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倒逼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日益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诉求,社会和学生自我这两个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必然要求教育质量评估实现由一元、二元向多元转化,让高等教育的质量接受全面、客观的社会和市场检验。同时,治理模式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将把更多的评价权和监督权回归社会。此种趋势下,各类评估主体间职能分工必然成为需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各类评估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如行业企业注重高等教育输出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要求,而政府则更加看重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所产出的贡献等。不过,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本就是多元和分层的,评估主体间职能分工日趋明确和细化,恰恰是评估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体现,也有利于促使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评估模式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凸显。通过多年的发展,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认证模式”和“审核模式”,我国近几年来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评估模式”。无论是何种评估模式,在其指标设计和调整的发展过程中,都更加强调和凸显出学生的中心地位。美国“认证模式”的认证标准从固定不变的量化标准向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转变;英国“审核模式”从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