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摘要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这一观点,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化的实际问题;实施生活化的学习评价等六方面论述了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
生活 创新
正文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化的实际问题,实施生活化的学习评价,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就有了追求和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要通过不同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点在生活。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更应是来源于生活的情境。
如学习《我是聪明的消费者》一课,可以这样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活需要消费,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商场,这些商场为我们生活提供了方便。现在,我想买一盒彩笔,可以到哪去买,怎样买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抓住时机,总结:“看来买东西的学问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商场,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吧!”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马上进入本课学习状态。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引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事进行引导,营造了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再比如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警察,我好象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食堂的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就不能吃到这么好的午餐了。”学生通过这个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另外,我又选择离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作为重点,通过播放保洁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主动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在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时,对于“民工对城市发展有利吗?”这个话题,学生们意见不一,在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大家就议论纷纷。于是,我索性让他们开展讨论,在此基础上开了个小小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大家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还用一些具体事例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听完大家的观点后,有些学生也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最后,全班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民工确实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和他们为城市所作的贡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城市生活离不开民工。因此,我们在关注和尊重他们的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些合理化建议,让民工能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通过一个小小辩论会,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对民工有了客观公正的认识,从内心理解、关爱农民工,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得以培养。
四、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对各门课程的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应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我们的同事,各行各业的社会成员,社会各部门都是重要而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教师应充分研究和分析本地文化背景和条件基础,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体现课程地域性和个性化,应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方资源,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更充实,对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