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学与生活复习总提纲1
《社会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讲 我们身边的社会学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指对社会行为以及人类群体所进行有系统的研究的一门学科 。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运用社会学的视野和观点,透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发现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规律。
提高社会洞察力,从而能更理性、更客观、更成熟地看待社会,为今后顺利走进职场,使我们能更好地按规律来处理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发生的变化,迈向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社会学创始时间地点和创始人
19世纪30年代欧洲 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西方社会学经典人物简介
1、孔德(法国)
称这门学科为“实证哲学”
认为社会学目的是:发现社会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秩序。
2、斯宾塞(英国)
社会进化论创始人,认为社会的进化与生物进化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迪尔凯姆(涂尔干)(法国)
认为社会学主要关注社会事实,是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学的社会学家。
代表性著作:《劳动分工论》 《自杀论》
4、马克斯?韦伯(德国)
对社会的大的方面感兴趣,比如社会组织、社会制度。
贡献之一------科层制
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891康有为最早在广州万木草堂讲解群学
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20世纪初我国高校出现社会学课程
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发展迅速。
1952年中央政府取消社会学
1979年邓小平指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
目前我国社会学正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和专业开设了社会学
我国当代知名社会学者
李培林 陆学艺 李银河 王思斌 郑杭生 孙立平
学科研究特点:
一、注重实证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为了了解社会行为,社会学家还依赖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考方式------社会学的想像力(社会学想像力是一种对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关系的灵敏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参考书:
《社会学与生活》 (美)谢弗 著 刘鹤群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社会学大纲新编 》 周运清 著
《社会学》 冯钢 著
《社会学》 波普诺 著
第二讲 社会互动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重要特征:
人类不只对彼此做出反应,人类是在“定义”他人的行为。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A 按形式区分 直接互动 间接互动
B 按主体区分 个体互动 群体互动
C 按性质区分
合作;竞争;顺应;冲突;集体行为
三、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2、先赋角色3、自致角色4、角色冲突5、角色失败6、角色退出
四、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戏剧理论(拟剧论)
戈夫曼(Goffman): 代表人物
这种理论把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人们在按照社会剧本的要求表演着各种角色,社会生活就象场戏。
戏剧理论的两个相关词语:
A 印象管理
目的:抢得先机,如果他能够控制他人的行为,那么,他就常常能从中获益。
B前台与后台
(二)俗民方法论(本土方法论)
它是一种专门分析人们日常生活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理论。
加芬克尔(Garfinkel)的俗民方法论实验
(三)符号互动论
创始者----米德:主要观点:借助“共享的符号意义,使得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有秩序和可预测。”
两个关键词:符号和情景
案例:
打了一巴掌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意义
(四)社会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与布劳
布劳(Blau)和霍曼斯(Homans)等认为: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是一种交换关系所决定的交换过程。
互惠是社会互动的最基本形式,互惠赋予社会生活秩序和可预测性。
案例:城市拆迁问题
几点思考:
第一 确立正义原则
第二 强化利益表达机制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概念: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显著特点:
人的双性特征,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抛弃生物性,增加社会性过程,也就是不能以生物性的冲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人为什么要社会化?
——个体需要
——社会需要
人为什么能够社会化?
A.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B.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C.人有语言能力D.人有思维能力
社会化的历程 1、基本社会化
婴儿—学龄初期的社会化;少年期社会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