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妙在似与不似妙在似与不似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来源: 赣南日报? ?2009-07-03 ? ? 文化·八境台
□郭初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让画师给他画像。当时画肖像颇有名气的孙文宗奉旨进京。他一丝不苟地为皇上画了一张拱手而坐的画像。此画像惟妙惟肖,几乎不差毫厘。孙文宗心想,皇上看了一定高兴。谁知朱元璋过目后,面无喜色,吩咐太监将画像密藏宫中,不得外传。
过了一些时候,朱元璋又旨召另一位擅长肖像画的沈希远为自己画像。这次画得比上一次还要活灵活现,但朱元璋看后仍不满意。虽然沈希远捞了个“中书舍人”的官职,但其画像却被打入冷宫。
后来,有个叫陈远的聪明画家,悟出了其中的奥秘。他在给朱元璋画像时,只是把面貌轮廓画得有点相像,其余的尽量按照和气、仁慈的主旨臆造。像画成后,朱元璋喜形于色,点头称道,并命另画多幅分赐给诸王,特授陈远为文渊阁待诏。
朱元璋画像的轶事读来颇有趣味。惟妙惟肖的作品,得不到认肯,而“有点相像”的东西却被倍加赞赏。这作何解?因为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个相貌奇丑的人。作为皇帝的朱元璋,自知模样欠佳,怎么会让画师将自己的真实模样留给后世呢?陈远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猜透了朱元璋的“皇帝心思”,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在似与不似之间赢得了皇帝的满意。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按照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齐白石创作出许多传世杰作,例如他画的虾,便为典范。只见纸上的群虾,色泽透明,千姿百态,生动异常。然而,齐白石笔下的虾,在世上是找不到的,像真虾又不是真虾。
无论陈远画像还是齐白石画虾,都运用了似与不似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最大特点是虚实结合,在真实与想像之间游离,并能获取“难得糊涂”的心理效应。
美国雪菲德裤袜公司为开拓市场,也曾运用此思维进行营销策划。该公司根据市场调查的资料发现,有40%的美国妇女,都因为太胖而有个“特大号”的臀部。对于天性爱美的女人来说,过大的臀部实在是身材窈窕匀称的头号敌人,很多妇女都为此苦恼甚至自卑。更令雪菲德公司惊异的是,这40%的妇女都不穿裤袜,因为她们认为裤袜对她们臃肿的身体并没有多少遮丑功效。于是,该公司利用美学中的错视原理设计出一种名为“大妈妈”的新式裤袜。推销这种新裤袜的广告是,由三位胖墩墩的女娃娃穿上裤袜排成一排,标题是“大妈妈,你真漂亮!”这则广告上的胖模特,脸上充满笑容,仰头挺胸,从画面看去,她们不但没有肥胖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她们丰满的身材充满青春的活力和对人生的自信。广告刊出后,该公司在一个月内收到了7000多封赞誉信,新裤袜的销量也势如破竹,直线上升。
看来,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到轶事,并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踏莎行·雪似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作者】:吕本中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 似和不似都奇绝。 ●⊙⊙●○○▲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 老来旧事无人说。 ●○●●○○▲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