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曲艺音乐选介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外,还有四川清音、山东快书等。 试举例。 一、概念 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 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而以唱腔为主。 二、基本特征 (一)曲艺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 1、曲艺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叙事 2、曲艺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口语 3、曲艺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综合 1、曲艺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叙事 曲艺以说或唱故事的方式进行表演,通过对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讲述,书法感情,阐述事例,给群众以娱乐和审美的享受。 注:“曲艺不是演故事而是讲故事”,是区别戏曲艺术的主要标准。 2、曲艺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口语 曲艺的语言,是人们说话的口头语言。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的。 3、曲艺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综合 曲艺所综合的艺术门类很多,主要有文学、音乐、表演三种,有时还包括舞蹈、口技、杂耍等 三、曲艺音乐的三个基本特征: 1、说与唱的巧妙结合 2、叙述者思想感情的生动体现 3、与民俗文化的密切联系 说与唱的巧妙结合 (1)唱中有说 (2)似说似唱 (3)半说半唱 (4)说唱交替 说唱音乐的大致分类: 中国传统曲艺有二百多个曲种,大致有三种情况:  1、是只说不唱或只念不唱的,如相声、快板之类;  2、是有说有唱的,如苏州评弹、陕北说书之类;  3、是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之类。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是北方鼓词类曲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因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京韵大鼓: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佐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以及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数十段。 主要代表人物是自清末起就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调”,是清末民初产生于北京、天津一带的故此类曲种。 梅花大鼓表演形式 梅花大鼓的演出形式为一人打鼓说书,近年来出现了对唱。 梅花大鼓在发展中,先后形成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或花)派。 金派创始人为金万昌、刘宝全、王佩臣(铁片大鼓演员)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 卢(花)派创始人卢成科,瞽名弦师,根据第一个弟子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风格,也称卢派或花派。卢(花)派演员有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周文如,青年演员籍薇等。 梅花大鼓的主要特点: 梅花大鼓各个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 梅花大鼓多为一人演唱,有的传统节目如《湘子上寿》,新编节目《秋江》、《张羽煮海》等也可以二人对唱。 演员自击鼓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琵琶以及扬琴等。梅花大鼓传统曲目中有不少取材于《红楼梦》,如《探晴雯》、《劝黛玉》、《黛玉悲秋》、《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也有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 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档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 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鼓”。 以后,数十年间随着艺人的流动,传播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 北 朱(化麟)派、王(振元)派 南 李(德全)派、赵(玉峰)派 以及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  西河大鼓曲目丰富多彩,内容也很广泛,中、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等一百五十余部,小段、书帽有《绕口令》、《闹天宫》、《小姑贤》等三百七十多篇。 2006年5月20日,西河大鼓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曲艺 的一种。约有一百多年历史。 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从酝酿到形成,一直在民间流传,保持着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