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地方名戏曲安徽地方名戏曲
又见徽州
一台人生戏 一曲徽州腔
文/璇子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世界上把它和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曲始终扎根于中国民间,为人民喜闻乐见,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安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安徽曲艺约有60种,其中源于安徽和流行较广的约20种。除了闻名中外的黄梅戏;成就了国粹经典的徽剧。本文还将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些不大为众人所知却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安徽传统地方戏曲。
傩戏: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它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演唱艺术的传授,大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民间传袭方式,父子相传和宗族师承。因此它的声腔发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沿袭古老戏曲声腔的不变性;二是声腔音乐由宗族师承关系所带来的多变性(不变性是指声腔方面的总体风格;多变性是指代代相传的承讹所带来的曲调结构与旋律的具体变化)贵池傩戏服装比较简朴原始,一般都是明代服装样式。早期各宗族大多因陋就筒,土布制成斜襟长袍,用黄山栀染成茶色或用靛兰染成兰色。后来,也用颜色勾绘花纹图案,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天下独一戏阜南文化底蕴深厚,被万里同志誉为“天下独一戏”的嗨子戏,就是在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绚丽艺术奇葩。一百多年来,嗨子戏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因演唱行以“海”字音起腔而得名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解放后改今名。流行于皖中、皖西一带有一千多万人的广大地区,是安徽省内一个剧种。
庐剧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的歌舞为基础,吸收了端公戏、嗨子戏、门歌等剧种的唱腔和剧目,逐渐发展成了格调统一、色彩鲜明的地方戏。
庐剧的唱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唱腔中不断出现用假声演唱的旋律,称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的帮腔吆台,即当舞台上的演员唱到一定的时候,由场面和后台的演员齐声帮唱,高亢辽阔,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其乡土味很浓,风格明朗。
庐剧的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打击乐很丰富,几乎是一种戏一套锣鼓经,其身段舞蹈也是在锣鼓声中进行的。唱时,一般都站着唱,随之做一些小的表情动作,大的舞蹈动作都是唱完一段后,随着打击乐器的伴奏舞蹈起来。舞蹈吸收民间花鼓灯、早船舞等形式,花样翻新,姿态优美。庐剧的剧目约二百多个。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借罗衣》、《讨学钱》、《休丁香》等。剧本大多取材于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或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间传说,语言通俗易懂,清新生动。
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传入青阳,吸收其精髓,并与当地九华山锣鼓佛俗说唱、民歌小曲等民间艺术相融合,错用乡语,融合土调,冶炼而成富有民间地方特色的青阳腔青阳区位优越,山水灵秀,不仅兵家之争,也是道家、佛教建立道场、传经弘法的好处所。作为南戏中一支突起的新军,青阳腔兴盛于明清,持续500余年宗教的兴盛,是青阳腔在青阳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宗教祭祀、九华山佛教活动,目连戏的上演,助兴了青阳腔的发展与传播。据专家考证:南陵、青阳目连戏的唱腔即是古老的青阳腔。“以古老的青阳腔为主要唱腔的目连戏,反映了皖南农村民间风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口传文学。”由于目连戏中充斥着鬼神形象和宗教内容,因此它的演出场合也渐由单纯的祭祀鬼神扩展到民间祈福禳灾,驱疫避邪等各个方面。戏剧是佛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青阳腔所产生的嘉庆、万历年间,恰是九华山佛事最为繁盛、兴旺之时,宗教文化、佛教文化直接支配作用于戏曲艺术。
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国家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泗州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悠久的历史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它们深深扎根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群众喜爱。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新型音乐形态的兴起对这些传统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好在近四十余年来,安徽省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扶植戏曲艺术,抢救一些濒于灭绝的剧种,大力提高艺人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才使安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繁荣局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