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疏散设计规范解释
阻止火灾竖向蔓延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多层建筑开口部位防火设计问题的思考
火灾时人的避难心理行为及建筑疏散设计
2007-03-14 11:24:53| 分类: 消防与给排水 | 标签:规范 技术 建筑 施工 文摘 阅读 资料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火灾时人的避难心理行为及建筑疏散设计
摘 要: 就建筑火灾时人的避难心理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人在疏散过程中可能的行为方式; 比较分析了常见的水平通道组织形式; 提出了标准通道宽度、首层出入口总宽度和楼梯总宽度的新的参考计算方法及疏散楼梯不便靠外墙布置时自然排烟的方式。关键词: 建筑防火; 疏散; 防烟楼梯 疏散是指当火灾发生时, 在某一楼层活动的人从自身不同的位置作出迅速反应, 选择逃生方向, 经过疏散通道, 迅速抵达地面离开火灾现场的过程。显然, 人要在最短时间内离开火灾现场, 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人对火灾所作出的心理—行为反应, 这将决定他能否在安全时间内到达疏散通道; 二就是疏散设计是否合理。前者无法控制, 但我们可以对火灾情况人们的心理—行为反应进行研究, 并利用它来指导疏散设计。1 火灾发生时避难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人的行为是动机的结果, 是目的的手段。一般情况下, 动机、行为、目的三者的指向是一致的, 即使在过程中出现三者指向的偏移, 系统会通过反馈自动调整修正心理与行为系统(如图1)。 但在火灾情况下, 由于远离室外安全地带的焦虑与对烟火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心理- 行为”系统将会发生异常。 1. 1 “动机- 行为”历程缩短 从感知火灾信号到做出行为反应, 一般在5 s~ 10s, 在这个过程中避难者缺乏理智的分析判断过程, 行为具有紊乱性。 1. 2 “动机- 行为- 结果”的不一致性火灾发生时, 常会出现与结果不一至甚至相反的行为, 如习惯往狭窄角落或有光亮的地方奔跑, 甚至从高处往下跳等反常行为。 1. 3 行为的盲目性 火灾时人们都随其他奔跑人流或无烟火的地方撤离或按照自己最熟悉的出口奔跑, 一旦出口受阻就只能原路返回, 在返回途中有可能因被烟火封堵而遇难。 1. 4 行为的排他性 人们在逃生时, 往往不顾他人, 全部精力都致力于尽早地逃离火灾现场, 导致混乱和拥挤, 即使在撤离人员不多的情况也会如此, 从而延误时间,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 5 行为的无序性和多向性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 所选择的逃生方式呈现出无秩序性和多种可能性(如图2 所示)。 火灾时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上述心理、行为特点, 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基本认识。首先, 通过精心的疏散设计是可以引导人的疏散行为的。其次, 从人的行为的方向上来看, 关键在于建筑内的两大运动体系——水平与垂直方向运动体系。因此, 水平疏散的组织、各个出入口的位置、宽度和数量、作为水平与垂直运动交点的电梯、楼梯的平面位置、布局方式和数量成为高层建筑疏散设计的核心问题。2 标准层水平疏散的组织 在方案设计时就要将合理疏散线路组织、消防方案、楼梯的位置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考虑。保证水平通道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的“双向疏散原则”。疏散楼梯是发生火灾时, 电梯停止使用情况下最主要的竖向交通疏散途径, 其位置首先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也要顺应人在火灾时可能的疏散方向。 楼梯设置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靠近电梯厅。由于人在疏散时习惯于熟悉线路, 靠近电梯厅布置有利其迅速寻找及时疏散; 二是双向疏散。火灾时人逃出房间后若在第一个方向受阻, 必须折向另一方向。根据这两个原则, 标准层由于其他条件的限制, 其水平通道的常见组织形式及特点见表1。3 标准层的水平通道设计 为了保证在火灾时人流疏散的畅通, 避免阻塞和混乱, 标准层的通道形式应直捷通顺, 少转弯或以不小于90°的直角转角, 在转角处尽可能安排垂直向疏散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对通道长度、宽度作了较原则的规定: 疏散距离从任一房至疏散口最大距离不得超过24 m~30 m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距疏散口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2 m~ 20 m; 内走道应按通过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00m计算。在以往的设计中, 由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 单凭人员密度来做通道的宽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 它还与房间面积、功能容量、疏散口的多少等有关。 应以人员是否能从楼层的任何部位在安全时间内通过安全线路达到疏散口为原则来计算, 见式(1)。 (1) 式中: B ——疏散口总宽度,m; k ——人员密度, 人/m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