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全体性
从广义上来讲,“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从狭义上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 全体性 ” 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 “ 全体性 ” 其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 “ 机会均等 ” 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 基础性
所谓 “ 基础性 ” 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 “ 基本素质 ” 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 “ 一般学识 ” 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 “ 小专家 ” 或某一劳动职业的 “ 小行家 ” 。
坚持素质教育 “ 基础性 ” 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 “ 迁移 ” 。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3. 发展性
所谓 “ 发展性 ” 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针对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
从本质上说, “ 发展性 ” 符合 “ 变化导向教育观 ” 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 “ 问题解决 ” (教师引发思考)转变。教师以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发挥作用。
4. 全面性
所谓 “ 全面性 ” ,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素质教育中的 “ 全面发展 ” 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 “ 一般发展 ” 和 “ 特殊发展 ” 的统一;第二,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 “ 共同发展 ” 和 “ 差别发展 ” 的协调。
全面发展是最优发展,也是个性的最优发展。
5. 未来性
所谓 “ 未来性 ” 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仅限于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 “ 昨天 ” 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
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1. 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个性化学习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重视“双基”是建国后基础教育的标志性特征,对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基础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1952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 ( 草案 ) 》中提出中学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 ( 草案 ) 》把小学教育概括为“全面基础教育”,“双基”概念由此诞生,并成为我国教材编写、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纵观半个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无论从课程实践还是从课程理论研究来看,“双基”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在我国土生土长并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教育术语,而不带有任何受苏联和西方影响的痕迹。“双基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国情下提出并发展的。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 60 年代初和 70 年代末,我国几度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下、教育质量出现大滑坡的国情。为了尽快提高综合国力和民族素质,我国教育工作者几度提出了“双基”理论,并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加强了基础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