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 判断题 1,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错。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同样离不开人脑人脑这一物质载体。 2,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对。 3,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 对。 4,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对。 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错。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人有了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6,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错。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在同一班级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由于个体差异(生理成熟、遗传因素)影响,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可能各不相同。 7,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体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对。 8,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对。 9,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错。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0,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错。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的物质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1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对。 12,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错。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是研究对象应该是潜意识,并特别强调潜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3,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为、作业、日记、试卷或其他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错。此类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活动产品分析法。 14,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对。 15,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对。 简述题 1,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月青山夕阳照”. 答: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但人的反映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决定于当前被反映的客观现实。这是因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的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通过折射而进行的。 第二章 判断题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但不是独特的心理过程。 对。 2,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错。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是有意后注意形成的两个条件。 说明题 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打得一针不 错, 试用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这是一种注意分配现象。注意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概念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阙限 绝对感受性: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阙限:刚能察觉到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阙限成反比:E=1/R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阙限:能察觉出两个刺激量最小差别量 感觉适应规律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适应的表现: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觉性降低。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觉性增高。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差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者的知觉目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5, 李白酒后诗句“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来成碧颜始红

文档评论(0)

caiyl99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