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逐章案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逐章案例分析

? 心理学案例分析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1.小李被通知听一个报告会。一看题目,很失望,但他是一个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所以,便集中精力认真听。听着听着,竟越来越感兴趣,甚至入迷了。试运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小李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此例说明了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转化的过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有时刚刚听报告时,对报告不感兴趣,这时是一种有意注意,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听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他对这个课题的内容发生兴趣或熟练后,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可以保持注意了,这个现象也称为有意后注意。 2.一个人在高度注意某一事物时,常会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答。此例说明了注意的集中与指向的关系。当注意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会缩小。 3.一目十行。 答。这是指注意的范围很广。 4.一心两用。 答。这是指注意的分配。 ?????????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话妥否?为什么? 答。此话不一定正确。 即使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在“眼见”时仍有可能产生错觉,使“眼见”难以为“实”。 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光阴似箭”,有时却感到“度日如年”? 答。这是时间错觉,它受人的活动内容和情绪的影响。 3.为什么我们往往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 答。这是形重错觉。 4.同样重的货物,油成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油成白色则会使人觉得轻松? 答。这是联觉效应,也属错觉。 5.全国劳模、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被人们称为“把准”他仅靠手就能掂量准物体的重量,这种情形应做何解释? 答。这是手的感受性特别高的表现,它是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获得的。 6.张奶奶为了方便,把眼睛推到额头上,过了一会儿要用眼睛的时,她又四处寻找,小外孙一看,笑奶奶真老了,戴着眼睛找眼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这是触压觉的适应现象。 7.小王刚学下厨,为了保险,他每炒一样菜都要尝几次,以确保咸淡生熟适度。谁知食客却说他炒的菜越来越咸,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答。问题出在小王不断地尝,降低了味觉对盐的感受性,从而出现了味觉的适应现象。 8.影院的电影已经开始了,从阳光下走近去时只觉得一片漆黑。待电影演完后,出门一遇阳光反而觉得睁不开眼,这是什么原因? 答。从阳光下走进影院,出现了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看完出门,则出现了使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 9.吃了哭药后,再喝白开水,往往会觉得白开水也甜。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继时对比造成的。 10.某科代表交给新来的李老师一张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名单,当老师照着名单批评李易章、代丽萍、余萍霞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说没有这三个人。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由于书写时没有注意间隔距离,使“李、易、章”比“李、代、余”三个字在空间上更接近而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造成的。 11.中国山水画的画面上常常留有大量的空白,然而人们在欣赏它时却没有感到景物之间是相互脱离的,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的缘故。 12.人们在观看一些类似云南石林、阿诗玛这样的自然景观时,常常因对象细节的模糊而不能一下看出个究竟。但一当旁人用言语给予指点, 观看者又常说越看越像,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理解性。而用言语指点,可以加速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13.让儿童坐在篮球场的中线,以篮板、篮圈为对象写生,他们看到的篮圈几乎是一条粗粗的横线,可他们作画时仍在篮板上画一个圆圈,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恒常性的缘故。 14.一位教师在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说:“今天我们到某某地方进行参观,大家要仔细看,不许乱跑,回来后写一篇观察日记。”他把学生带到那个地方,只注意维持纪律,其他的就不管了,结果学生的观察日记写得很不理想,请分析原因。 答。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没有教给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 在观察中,没有注意给学生以进一步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 第五章。记忆 1.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把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非常踊跃举手要求回答,但谁知把他抽起来后,他却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不知道回答什么问题。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个学生在故意捣蛋,而学生自己又感到非常委屈,因为他当时确实听清了问题才举手的。对此现象,应如何理解? 答。(1)被抽的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的记忆属短时记忆。 (2)该生没对短时记忆的内容做进一步加工处理就把注意转向了“举手”这一活动上,从而导致了短时记忆内容的迅速遗忘。 (3)教师不能借机讽刺、挖苦学生,应提醒学生多注意思考,想好后再举手回答。 2.下列字母:ERAVCHIEFBIGMGEUSA,对于熟悉英语的人看上一两分钟就能记住,而对于不懂英语的人却很难一下子记住,为什么

文档评论(0)

caiyl99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