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绪论.ppt

介入放射学1概念、历史、器材简述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介入放射学 丰宁县医院 1929年,25岁的德国外科医生福斯曼Forssmann(1904-1979)开始尝试在临床进行心导管检查,在尸体上进行了初步试验后,他在助手帮助下,将一根65cm长的导尿管插入自己的肘静脉并送至右心房,为了确认导管的位置,他步行来到不在同一楼层的放射科,向导管内注入了显影剂,记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心导管X线影像。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因为“异想天开的荒唐行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强烈谴责,被医院解雇转行从事泌尿科工作。 福斯曼?Forssmann的发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2年后的1941年,两位美国的心脏科医生狄格森Dickinson W. Richards和坎诺德Andre F. Cournand注意到了他的开创性工作,首次用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心及肺动脉压和心输出量,用以诊断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 不过成功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智慧和勇气。他们两人联同Forssmann共同获得了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领奖时,Forssmann不无感慨地说“心导管术是打开未知大门的一把钥匙,但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没有人理解我”。纽约时报将Forssmann誉为超越生活时代的科学家,是他拉开了人类心脏导管介入治疗的序幕。 1953年,瑞典的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导管技术,结束了血管造影需要外科医师协助的历史,成为内科医师可独立完成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操作,并沿用至今。 谢谢大家! 球囊导管 结构 双腔带囊导管:导管干+球囊 两条腔道:内腔通过导丝/造影剂 外腔与远端球囊相通 四、??管腔内支架 采用高性能医用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加工制成的一种可以长期或暂时留置于体内的假体。 ? 五、其他 器械 (一)接头开关 (Y型阀) (二)扩张管 (三)连接管 (四)导管鞘 导管鞘 第二部分 设 备 影像监视设备 一、X线透视 传统、基本、简便 双相透视或C臂透视 (不透X线) 广泛应用:非血管介入 放射损伤 三、超声 简便、灵活、实时 不受体位限制 无放射性损伤、立体感强 影响、盲区 四、CT 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病变本身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还能了解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 定位精确 用于复杂部位的穿刺活检 但费用较大,且有放射线损害 五、 MRI 最理想 其它设备 一、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注射 二、防护用品 第三部分 、造影剂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示; 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 其它造影剂有:CO2、空气等 1924年美国布鲁斯Brooks用50%的碘化钠成功地作了第一例股动脉造影。 更新换代 造影剂发展与分类 20世纪50年代,三碘苯--著名的泛影酸 现代造影剂史上的第一个飞跃 60年代末,瑞典放射学家阿曼Almen提出了非离子型造影剂概念,并于1971年报道了第一个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甲泛葡胺。 现代造影剂史上的第二个飞跃 甲泛葡胺具渗透压低及耐受性好等优点,但其性能不稳定 第一代的造影剂很快被第二代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所取代,代表药物有: 碘帕醇即碘必乐,1974年 碘海醇即欧乃派克,1976年 碘普胺即优维显 1979年 碘美普尔 1979年 碘佛醇1982年 等等,这类造影剂具有渗透压低、耐受性好等特点,性能稳定,可高温消毒,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非离子 型二聚体造影剂,以进一步降低渗透压。 其中碘曲仑(即伊索显)被证实具有无限水溶性,300mgl/ml时与体液等渗,且机能耐受性很好。其缺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太大(相对分子质量为1626),黏稠度较高。 非离子型二聚体的出现被视为: 现代造影剂史上第三个飞跃 同类的尚有碘克沙醇,性能与碘曲仑相似 作为理想的造影剂应具备如下特点: (1)造影成分含量高 (2)合成简单产量高 (3)体内外稳定性好 (4)具有无限的水溶性 (5)粘稠度低 (6)无生物活性 国内 第1例PTA 我院1981年 1982年 陈星荣等报道PTA治疗动脉硬化狭窄成功 1984年 林贵报道了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1986年成立全国介入放射学组, 召开了首届介入放射学术会议, 至今已召开了11届全国介入放射学术会议 (第二届在浙江、第三届在山东、 第四届在广东、第五届在上海、第六届在西安、第七届在沈阳、第八届在北京)第十一届在长沙 1991年出版《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3年出版了《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二十多年来,共出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