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复习重点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像学复习重点总结影像学复习重点总结

可能会出问答题: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骨肉瘤的X线表现;肺癌、肺结核的X线表现;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胃癌的X线表现 (注意:仅蓝色标记的才是重点) 总论 一、X线的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二、X线成像原理:X线穿透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对X线吸收量亦不同,从而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度不同的影像。 高密度影像:如骨骼,钙化密度大,吸收X线量多,X线片呈白色。 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呈灰色 低密度影像:如炎症、梗死、水肿、囊肿、脓肿 三、X线的性质 穿透性——穿透力与其波长和物体比重和厚度有关 荧光作用——被荧光物质吸收可产生荧光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硫化锌镉等 感光作用——胶片感光 生物作用——X线通物生物组织,使之损害发生生物学的改变 电离作用——被物质吸收,使原子电离 光学特性——衍射、反射、折射…… 四、X线检查:1、常规检查:透视和拍片 原理:荧光作用 2、造影检查 五、1971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研制成功第一台头部CT扫描机;1974年,美国工程师Ledcey设计了全身CT扫描机;1975年,第一台全身CT机问世;1989年,螺旋CT问世 六、MRI发展史:1946年美国学者Bloch和Purcell发现磁共振现象; 1973年Lauterbur获得第一幅MRI图像;1980年用于临床诊断;目前已开发出功能成像、水成像等新技术 自然对比/天然对比 [答案] 不同组织因吸收X线能力不同,在胶片上形成不同灰度影像,这种密度对比就是“自然对比/天然对比”。 骨关节 骨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软组织改变: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萎缩;软组织钙化;软组织气体;软组织内肿块 二、骨骼基本X线改变 密度增高的病变:骨膜增生;骨质增殖和硬化;死骨 密度减低的骨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骨膜增生:也称骨膜反应,指病理状况下,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新生骨小梁形成。X线表现为骨皮质表面形态不同的致密影。三角形骨膜增生——骨肉瘤。 骨质增生硬化:X线表现为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消失 死骨:死骨密度增高 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有机无机成分比例正常。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粱稀少,密度减低,如骨折后或感染等。 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减少。表现为密度减低,骨皮质薄,骨小粱模糊 骨质破坏:骨质被病理组织侵蚀,取代 . 造成正常骨质结构消失。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结构消失,骨皮质缺如 三、骨折的X线表现 密度减低的骨折线 黑线 密度增高的条状影 白线 骨小粱扭曲或紊乱 紊乱 碎骨片 碎片 变形 形变 四、骨折类型 形状:分横、纵、斜、螺旋 及线形骨折5种 原因:外伤性、病理性 数目:单发、多发、粉碎性 有无伤口:闭合性、开放性 常见类型 嵌入、青枝、线形、凹陷、撕脱、压缩、粉碎、多发、骨骺分离、病理骨折、应力性骨折等 五、新旧骨折的X线鉴别 新骨折 陈旧骨折 软组织有无肿胀 有 无 骨折线 清 晰 模糊 骨痂 无 有 附近骨质 正 常 疏松 六、火器伤骨折的特点: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常有异物存留;常并发感染常;有异常愈合 七、化脓性骨髓炎: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发年龄 青少年 好发部位 长骨干骺端 感染途径:七条传播途径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软组织肿胀,早期骨质无破坏,亚急性期以骨质破坏为主,出现层状、花边状骨膜反应 MRI:广泛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死骨,包壳,骨质增生,骨漏管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以骨增生硬化为主伴大块死骨形成 八、骨肿瘤 九、骨肿瘤 (好发年龄、好发部位、分型、X线表现) 骨肿瘤 好发年龄 好发部位 X线表现 骨肉瘤 青少年18-25岁 长骨干骺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常见 成骨型:骨质硬化,瘤骨 溶骨型:骨质破坏明显;边界不清楚;多有骨膜反应;无瘤骨;软组织肿胀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特点 骨软骨瘤 10-20岁 常见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 20-40岁青壮年 长管状骨骺、干骺端 偏心,肥皂泡样改变 骨髓瘤 50-70岁 颅骨,椎体 多发性、穿凿样骨质破坏;骨质疏松 转移性骨肿瘤的转移途径:血行最常见;淋巴路;直接侵犯 关节影像检查技术:X线;CT;MRI;核医学(ECT\PET) Codman三角:长骨骨肉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