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中考诗词赏析.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中考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复习 中考考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鉴赏题 1、古诗词材料出自课本内或课本外,一般是课本外。 2、重点是浅易的古代诗词,06年和07年均为唐诗,且都是七言绝句,在复习时候可重点关注。 3、“初步”,说明难度不会太大; “浅易的”说明所选篇目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 “鉴赏”,是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形象(意境)、主题(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 难点:如何鉴赏,教学生鉴赏的方法。 具体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候举例说明。) 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点击开始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有关歌诀。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注意浙江(杭州)诗人和写浙江(杭州)的诗词。 应试注意事项 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谢谢大家! 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返回 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 返回 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 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情志: “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返回 找意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