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对城市化认识我对城市化认识
城市化认识摘要城市化也被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伴随着国内城市化如火如荼的展开,城市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等。因此了解城市化和分析问题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尤为重要,本文从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动力机制、中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表征、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5个方面对城市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关键词:城市化西安市城市化理论基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农业区位论由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代表作是他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又译名《孤立国》)。他根据相关地租、农产品特征和运输成本差异,建立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圈层布局模式。工业区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 (A. Weber) ,代表作是他的《工业区位论》。作者通过引入运输、劳动力和聚集三个区位因子,根据对三个区位因子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计算,确定工业生产的最佳区位及相应的工业布局。城市区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代表作是《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 ,及德国经济学家勒施,代表作是《经济空间秩序》。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是城市服务功能地域网络体系规律。该理论认为,中心地是为居住在它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其基本地位是区域商品和服务中心。依据中心商品和服务的层次而将中心地划为若干等级,从而使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等级体系。总之,区位理论认为,城市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以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物质过程在空间上的集聚为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由不同的城镇个体及子系统组成,城镇之间及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城市的集聚性创造出大于分散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区位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分析了城市效益的根源,确定了城市的分布状态和分布形式。1.2空间理论空间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城市与农村相互关系及其转变趋势。根据对城乡发展结果的不同认识,空间理论可分为均衡空间理论和极化空间理论。1.2.1均衡空间理论。均衡空间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提出。俄林从贸易角度研究了要素流动、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区际贸易、国际贸易与要素自由流动会带来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平均化。随着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区域差异将归于消失。1.2.2非均衡增长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循环累积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提出。佩鲁将“增长极”定义为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它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1.3结构理论结构理论也称人口流动理论。最早的人口流动理论见于英国利文斯坦19世纪出版的《迁移规模》。目前,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模式,即:1.3.1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 1954年,刘易斯创立了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模型。他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概括为现代工业部门 (城市) 与传统农业部门 (乡村),指出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低收入的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工业部门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而只支付与传统农业维持生存相应的工资。1.3.2乔根森模型。同是1961年,美国的乔根森提出了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他在《剩余农业劳动与二元经济发展》一书中指出:农业剩余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这种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1.3.3托达罗模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不承认农业部门中存在剩余劳动,认为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始终为正数。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不仅取决于城市与农村实际收入的差别,同时还决定于城市就业率的高低和由此而做出的城市预期收入差异。只要城镇里还存在较高预期收入,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就不会终止。托达罗模型合理解释了某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较高的城市失业,率与较大的乡——城人口迁移率。因此,托达罗指出,解决城镇就业问题还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2.城市化动力机制2.1“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强调的是政府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主导地位,其中政府的行政决策及相关的制度安排起了主要作用,包括:生产力的宏观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规划、开发区的建设等方面的政府行为,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这一机制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我国城市化的绝对动力,现在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其经济基础是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了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