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略协同提高竞争力战略协同提高竞争力
战略协同提高竞争力
□梁宪/文
何谓战略协同?
“协同”这个词,英语中叫“Synergy”。这本来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生物学和药物学等)上用的词。由于自然科学的协同理念与企业管理学上的协同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客观系统研究的结果,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协同学”的本源。
把“协同”理念加以明确并建立起一门学科——“协同学”,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的功劳。他通过对物理学上很多客观系统(特别是激光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系统发展演化中存在一个普遍原理,即在任何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均依靠有调节的、有目的的“自组织”过程,使千差万别的子系统协同作用,并产生新的稳定有序的结构。哈肯发现,无论是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系统在相变前之所以处于无序状态,是由于组成系统的大量子系统没有形成合作关系,各行其是,杂乱无章,不可能产生整体的新质;而一旦系统被拖到相变点,这些子系统便仿佛得到某种“精灵”的指导,迅速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很有组织性的方式协同行动,从而导致系统宏观性质的突变。因此,他把“协同”定义为: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使整个系统形成微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和特征。
而在企业管理学界,首先提出“协同”理念的是美国战略理论研究专家依戈尔·安索夫。他在一九六五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把协同作为公司战略四要素之一,并阐述基于协同理念的战略如何可以像“纽带”一样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并以此确立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
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提出协同概念,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引发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尽管有些论者以个别成功企业为例子,认为它们的成功并非基于发挥协同优势的结果,并不接受或完全接受协同理念的普遍价值,但大多数论者从实践的层面,特别是通过大量案例研究,证实了协同理念对企业集团或大企业不容忽视的作用。四十年来,认同这种理念并对其有所发展的著名学者有:
管理战略问题权威麦克·波特。在他一九八五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明确指出,对公司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是公司战略的本质内容。他认为,一个缺乏对下属企业间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管理的多元化公司“并不比一个共同投资基金强多少”。他建议经理们要仔细分析各下属企业的价值链,识别出其中相似的业务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构造公司的竞争优势。波特认为协同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针对一些案例研究怀疑协同是否可行的问题,他说:“协同的失败主要源于(这些作为案例的)公司没能真正理解和正确地实施它,并不是因为概念本身存在缺陷”。
哈佛大学教授、公司创新与变革专家罗莎贝丝·莫斯·肯特。她对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或价值观可以鼓励多元化企业资源共享进行研究之后,结论地指出:多元化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获得协同效应。
加里·哈默和C·K·普拉哈拉。在他们于一九九零年联合发表的那篇名噪一时的论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论述了多元化公司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并使之在各下属企业里得以应用的必要性,强调发展不同下属企业可以共享的技术或其它方面的竞争力是成功企业的主要战略目标。他们敦促经理们去识别和培育对各类业务均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协同把这些竞争力应用到企业不同的终端产品上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著名的管理战略专家一桥大学教授伊丹广之。他不但认同安索夫的观点,而且发展了协同概念。他对协同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把安索夫的协同效应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这位战略家心中的协同,是一种发挥企业资源最大效能的方法。他又把资源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形资产”两大类。实体资产是指诸如生产设备等资产。隐形资产则是一种无形资源,它既可能是商标、顾客认知度或技术专长,也可能是一种可以激励员工的企业文化。伊丹认为,“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实体资产”的使用来获得,而“协同效应”却是通过对“隐形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他非常强调使用隐形资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公司开始使用它独特的资源─隐形资产时,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成本可能比通过使用实体资产获得互补效应低得多,而效益却可能高得多。例如,一家公司利用已有的商标品牌成功地推出一款新的产品时,协同效应便出现了,因为公司利用隐形资产创造出了一些新东西。按照伊丹的说法,协同就是“搭便车”,因为公司某一局部发展出来的隐形资产可以被用于其它领域,并且不会被损耗掉。
到了上世纪末,英国的两位管理战略学者安德鲁·坎贝尔和K·S·卢克斯,将三十多年来人们对协同问题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书名便叫《战略协同》。这是迄今为止综合有关战略协同研究最全面的一本书。该书一开头便开宗明义地这么说:协同是一个十分值得公司经理们关注的话题。协同公式2+2=5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公司整体的价值大于公司各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