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技术创新及其重要性.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创新及其重要性技术创新及其重要性

技術創新及其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創新」一詞逐漸深植在人們心中,舉凡管理創新、組織創新、策略創新、美工創新、設計創新等等,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凡是想要改革,都與「創新」脫離不了關係,但想要測量創新影響的大小以了解其重要性,礙於量化的困難,目前只能以「技術創新」來深入探討。 技術創新是市場經濟的産物,是一個經濟範疇的概念,它指的是與新技術(含新産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生産及其商業化應用有關的經濟技術活動。技術創新主要有産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兩種類型,同時它還涉及管理方式及其手段的變革。通俗地說,技術創新是以新技術(全新的或改進的)爲手段並用以創造新的經濟價值的一種商業活動,它是新技術的首次商業化應用。例如,電腦、“隨身聽”的産生及其首次投放市場,轉爐煉鋼、浮法生産玻璃技術在生産中的首次應用都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具有三個鮮明的特徵:一是強調市場實現程度和獲得商業利益是檢驗創新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二是強調從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到首次商業化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三是強調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技術進步、經濟增長過程中,技術創新有著十分突出的地位。因爲科學技術要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必須從知識形態轉化爲物質形態,從潛在的生産力轉化爲現實的生産力,而這一轉化,正是在技術創新這一環節中實現的。技術創新實現了經濟與技術的結合,因此,技術創新是技術進步的核心。 以電子業為例來說明,技術創新使日本重生。八十年代末期,日本電子產業陸續將中低價位產品的生產外移到東南亞,高階和內銷的產品才留在日本國內生產。可是九十年代日本電子產業卻是一片蕭條,產業外移並無助於日本競爭力的提昇。以CRT為例,日本早在華映之前,就外移至印尼,還是無法力挽回占有率流失的頹勢,後來華映在印尼廠的生產比重拉高後,情勢更加明顯。因此問題不在生產是否外移,而是在於其封閉的心態,從設計、生產到行銷一手全攬,不願意談合作,也無意釋放技術,無法從整體產業結構中,思索何者該堅持不放,何者該藉由與海外的合作彌補自身的弱點。然經九十年代的痛苦教訓之後,日本業界在跨世紀的時期展現了企圖心與新觀念。在全球電子產業提早在2000年第3季末步入寒冬之際,唯有Sony的PS2在美歐兩地熱賣,且供不應求。日本業界已經在九十年代末期開始調整心態,將DRAM和LCD技術外放給台灣,並和台灣的晶圓代工、IC專業設計公司有很好的互動。日本電子業能有如此成就,其原因不外於其漸漸著重於技術創新,此更顯示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基於競爭力漸強,轉型至創新是台灣廠商不得不走的路。模仿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工作,風險小,成功的機率較大。台灣逐漸脫離模仿階段而進入創新階段,也等於說是由一個比較有保障的環境,進入一個不確定性高的環境。特別是在進入初期,廠商必須要學習如何將創新的產品與技術商品化,以及如何有效開發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新產品等。這對一向依賴模仿先進國家技術與先進國家銷售市場的台灣廠商而言,自主開發新技術與新產品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但是台灣不能不去面對這項挑戰。 這樣蛻變的過程中,經濟衰退是必須付出的成本,這是台灣廠商脫離安逸的模仿環境,學習適應以自主創新的去開拓市場所要付出的代價。此時,衰退會發生在舊有技術產品已不符市場需要或已不具競爭力,但又無法及時開發出新技術或產品,或雖有創新但尚無法為市場所接受。特別是遇到經濟不景氣時,市場將傾向於保守,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將會降低。此時舊產品技術已不具競爭力,新的創新又無法適時接棒,經濟衰退是很可能發生的。 這波經濟衰退對台灣轉型至創新而言是必經的路程。就像東亞金融危機為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帶來金融改革的契機,經濟衰退也帶給台灣一個自我檢視的機會。沒有衰退的壓力與威脅,台灣產業就不會竭盡全力於升級與轉型,也就不會有另一波的高速成長。 以上述的背景來看,在這期間,台灣要拋棄以往模仿的心態,習慣以不斷的創新作為競爭力的來源。那麼什麼時候才算適應期結束?答案是:一直要到追求創新的技術與產品成為普遍的實踐,且源源不絕的創新都能在適當的時機接替舊有技術與產品,而不致在市場上發生青黃不接的情形時。因此,基於技術創新的日漸重要性,許多國家早已開始實施技術創新調查,以期了解各國技術創新的程度及企業需要的幫助。 國際間在1990年首先由歐體發起區域創新調查(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CIS),其主要目的在蒐集其會員國之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之投入、產出與其效益等資料,希望透過調查結果之分析可以對於新技術之擴散與創新政策之成效有所瞭解。目前歐盟已進行了三次創新調查,且正著手規劃第四次創新調查(CIS4)。OECD也依其實施經驗,共同制訂了奧斯陸手冊(Oslo Manual)作為創新調查的標準規範。有鑑於我國過去未有創新調查相關經驗,國科會廣泛蒐集國際經驗,產業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