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架起数学生活的桥梁架起数学生活的桥梁
架起数学生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自主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1、联系生活,创设导入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面是圆的,硬币的面是圆的,车轮是圆的,光盘是圆的,……。”而后我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是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是椭圆形的呢?”生答:“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或是椭圆形的,那么滚动起来就不平稳。”我又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我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我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我首先讲了一个“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猴王让悟空把10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猴子吃,悟空听后,满脸不高兴,猴王就问:“悟空你怎么不高兴呀?”悟空说:“每个猴子才分得2个桃子太少了,能不能多分一些?”猴王听后,说:“可以,那我给你150个桃子,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平均分给75个猴子吃,行吗?”悟空一听,可高兴啦!就带着桃子准备分给猴子吃了。学生听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次每个猴子分得的桃子多了吗?悟空应该高兴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既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掌握理解商不变性质有利,又让多层次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联系生活,创设参与情境。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三年级面积应用题中“铺地砖问题”、“粉刷墙面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有的问题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例如:教学“1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创设购物的情景,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现有15支铅笔,10支扎成一小捆,顾客买去9支,还剩几支?学生结合操作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拆减数,把9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的“想加算减”;还有的一根一根去数。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探索、创新的火花。
二、运用生活原型,引导主动探究,提升学习水平
1、运用生活实物,数学探究具体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首先运用身边的经常接触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我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紧接着再取六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两层,请学生仔细观察,得出最终的结论。经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这一过程,我边指导学生操作,边指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的板书,这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这样能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2、借助生活实例,数学探究合作化。
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者是揭示出的规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敢于捕捉、获取、积累知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和起点。因此在教学中从生活中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