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栽培学复习资料2栽培学复习资料2
小麦栽培
概述
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意义与地位: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小麦籽粒营养丰富
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是良好的饲料
麦秆可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原料
易于贮藏和运输,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国内的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
可与多种作物间种、套种,提高复种指数
小麦在耕作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
冬小麦:头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夏秋收获的小麦,东北种植
春小麦:当年春季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小麦
世界上,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比例约为3:1,春小麦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
2007年全球小麦种植面积2.20亿公顷,总产6.5亿吨,单产2.95吨/公顷
主产国和高产国
(1)主产国 面积超过1.5亩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2)高产国 单产超过8吨/公顷的国家:荷兰、新西兰;
超过7吨/公顷的国家:法国、爱尔兰、英国等
世界各国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
采用高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品种
增施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作物培肥地力
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
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等
我国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2421万公顷,总产1.15亿吨,单产4.75吨/公顷
主产省和高产省
(1)主产省 种植面积最大的5个省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
(2)高产省 单产最高的5个省市:北京、河北、天津、河南、江苏
单产增加主要原因:推广种植高产、抗病的矮秆、半矮秆小麦新品种;灌溉面积扩大;肥料投入增加。
我国小麦生产现状: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趋于集中,专用小麦发展迅速,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
我国小麦主要存在问题:小麦品质不高(面筋强度较差,稳定时间短,拉伸面积小);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生产成本较高(每亩300元以上);产业化发展滞后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栽培小麦:禾本科小麦族、小麦亚族的小麦属(Triticum)
按进化程度分为野生种、带皮栽培种、裸粒栽培种
小麦发育特性:
一、春化阶段
根据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程度和时间长短,分为冬性品种(春化要求温度低,时间长,0-8℃35天以上),半冬性品种(3-15℃15-35d),春性品种(5-20℃5-15d)
春化部位:萌动的胚或幼苗的生长点,长日促进春化;
不同类型品种的苗期耐寒性和生长特性:冬性小麦耐寒能力强,越冬期间匍伏地面,叶片较狭而色浓;春性小麦耐寒性弱,易受冻害,幼苗直立,叶片较宽而色淡。
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经典理论,目前的看法:生长锥伸长是积温效应,不同品种随冬性程度增加,到达伸长期的有效积温值及天数增加。
生理代谢变化:春化结束阶段后,生理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代谢强度加快,蒸腾强度提高,细胞持水力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物质积累速度加快,呼吸强度提高,抗寒力显著减弱。
二、光照阶段(穗分化进入雌雄蕊分化期时结束)
类型:反应迟钝型(南方春性小麦)、反应中等型(8h,半冬性品种)、反应敏感型(12h,冬性小麦)
光照阶段最适温度:15-20℃,低于10℃或高于25℃会降低光照阶段的速度。
感应日长的部位:叶片
影响因子:光照强度不足,光合产物少,麦株体内代谢活动弱,光照阶段进行慢;氮肥水平高,含氮化合物高,消耗糖分多,光照阶段时间延长。
延长光照阶段,增加每穗的小穗和小花数。
发芽:
发芽过程:胚根鞘伸长先突破种皮而“露嘴”,随后胚芽鞘破皮而出;
发芽标准:胚根与麦粒等长,胚芽长为麦粒一半时;
发芽条件:最低温度l一2℃,最高温度为30一35℃,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土壤湿度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一80%。
出苗:
出苗标准:第一真叶从芽鞘顶端伸出至2—3cm,田间有50%的苗时,为出苗期;
出苗所需时间:播种到萌发,约需50-60℃积温;芽鞘每伸长1cm需10--12℃积温。出苗后每长1片叶,约需80℃左右的积温。
影响出苗的好坏和快慢的条件:播后温度、土壤水分、整地质量。
根的生长:
种子根:种子萌发时从胚轴上长出,至第一真叶展开时停止发生,一般3—5条种子根细而坚韧,入土深。主要功能期,出苗至拔节,可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种子根前期作用大,生长稳定,与稳产性有关
次生根:三叶期后在茎节上发生,每节上一般2—3条,上部节3—5条。发根时间长,根量大,后期作用大,对增产起重要作用。
主茎叶龄(n)与发根节位的关系:n—3, I、Ⅱ分蘖发根起始叶龄为2—2.5叶。次生根较粗,入土浅;
小麦根系分布:0-20cm占70—80%,20—40cm占10-15%,40cm以下占10一15%。
次生根分组:下层根,胚芽鞘节和1、2节上的根;中层根,三叶至拔节前;中下层根促进分蘖发生,对穗数起决定作用。上层根,拔节后出现,发生迟,分布在表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