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实秋的翻译观初探梁实秋的翻译观初探
梁实秋的翻译观初探
赵军峰魏辉良
作为一位卓越的翻译家, 梁实秋先生的译绩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中华学人中第一位独立
完成莎士比亚全集汉译的大学者, 且译笔以忠实流畅享誉海内外。此外, 他还译有《咆哮山
庄》、《百兽图》以及《沉思录》等西方名著近种, 另有三大卷《英国文学选》①。然而, 由
于种种原因, 在中国大陆译界的众多出版物中, 梁实秋经常是被一带而过, 有的甚至只字不
提。尤其是梁实秋的翻译理论更是难觅。的确, 不象其他诸多文学翻译家那样, 既是翻译家
又是翻译理论家, 梁实秋除了在年与台湾学者兼诗人余光中合出过一本名为‘翻译的艺
术》的小册子之外, 似乎并不见其他专门的翻译理论间世。但是据笔者调查, 梁氏确有许多
深思熟虑、鞭辟入里的翻译思想, 散见于他的散文、回忆录以及他早期参与的那场翻译标准
的论战之中。
众所周知, 梁实秋在中国大陆许多年来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一位学者。他和革命作家鲁迅
在许多问题上都存在着分岐, 当然也包括翻译标准方面。本世纪年代, 中国译界曾发生了
一场颇具影响的关于翻译标准的论战, 参加者有翟秋白、赵景深、叶公超和陈西淦, 当然更
包括论战的导火索点燃者梁实秋和鲁迅这两位文坛宿敌② 。由于梁氏等人坚决反对鲁迅的“ 宁
信而不顺” 的翻译观,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一直尊敬鲁迅先生, 梁氏诸人可能会被误认为提倡
“ 宁顺而不信” 的典型。本文拟从对年代翻译标准论战的分析开始, 结合梁氏散见于其他
不同文章中的论点, 试图理出梁实秋的翻译观, 就教于译学前辈。
这场论战的导火线是年刊登于《新月》月刊卷一合刊上的梁实秋文章《论鲁
迅先生的“ 硬译” 》, 其中梁氏不无嘲讽地将鲁迅翻译的东西说成是“ 死译、硬译” , 并抱怨说
“ 读这样的书, 就如同看地图一般, 要神着手指来寻找句法的线索位置, 。梁氏还说, 为了读
者, 译者未尝不可少死守原文句法而使译文通顺一些。不久, 粱氏的学生赵景深也撰文提出
类似的批评。
鲁迅对此大为不悦, 马上著文多篇予以反驳。鲁迅用尖锐深刻的辩论反驳梁赵的翻译观,
反其道而提出“ 宁信而不顺” 的观点。在给瞿秋白的回信中, 鲁迅开诚布公地陈述自己的立
场, 他说“ 我至今是主张‘宁信而不顺’ 的, . .倘若永远用着胡涂话, 即是读的时候, 滔
滔而下, 但归根结蒂, 所得的还是一个胡涂的影子。要医治这种病, 我认为只好陆续吃点苦,
装进异样的句法丢诬古泊勺、外省外府的、后来便可据为己有。” ④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年月日, 瞿秋白写信致鲁迅, 首先祝贺鲁迅译《毁灭》的发表, 称赞鲁译之忠
实, 同时又批评梁赵的观点, 甚至对严复传统的“ 信达雅” 也作了批评。瞿秋白在慨叹中国
现代汉语之贫乏及提倡通过翻译创造纯白话之外, 同时也批评了鲁迅的“ 不顺” 。和鲁迅一样,
瞿氏认为中文句法有许多缺点, 应该加以改造。只不过, 前者要采用“ 拿来主义” , 即通过翻
译引人外来语而创造出崭新的中国语法, 而后者则主张取用“ 纯白话” , 即“ 中国人口头上可
以讲得出来的白话” 。显然, 鲁迅当年强调译文要“ 信” , 甚至宁肯“ 硬” 即不顺一点, 也
绝不能背离原意, 并指责了某些误译甚至乱译的不良现象, 这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必要的。但
是, 另一方面, 他主张译入语的“ 欧化” , 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未能兼顾到是否符合汉语习惯
的问题⑥ 针对这些观点, 梁实秋和叶公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梁氏在《新月》月刊上又发表
两篇短文即《答鲁迅先生》和《论翻译的一封信》。叶公超也撰文和梁实秋相呼应, 提出“ 西
文和中文各有长短, 关键是如何寻找对照物,’。如果排除个人意气与用语刻薄之外, 他们的
意见之中应该说是包含了某些合理的见解的。梁实秋认为
“ 坏的翻译, 包括下列几个条件与原文意思不符。未能达出原文‘强悍
的语气, 。令人看不懂。三条有其一, 便不是好翻译若三条具备, 便是最坏的
翻译。误译、曲译、死译、硬译, 都是半斤八两。误译者也不要笑硬译, 莫以为指
责人译的硬便能遮盖自己译的误硬译者也不要笑误译, 莫以为指责别人译得误
便能遮盖自己译得硬” ⑦。
很显然, 梁氏既反对鲁迅的“ 宁信而不顺” , 也不苟同赵景深的“ 宁顺而不信” 。
梁实秋在本世纪年代所提倡的翻译观对他本人一生的译事的影响颇为深远。基于对梁
氏在年代中所参与的那场翻译标准论战的分析, 结合他后来散见于众多出版物中的精辟见
解, 我们不妨将梁氏的翻译观梳理如下。
一“ 信” 与“ 顺” 的统一
回顾年代的那场论战, 我们可以发现, 梁实秋因为以读者为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