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教育学概念比较教育学概念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比较教育学功能
1.借鉴性功能
2.认识性功能
3.交流性功能
4.预测性与决策性功能
5.发展性功能
三、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求是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过程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
比较教育的分类
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1.区域研究
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又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局部研究所涉及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2.问题研究
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 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专题比较: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的比较。
总体比较: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
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专题二
因素分析与比较教育
创始人是萨德勒,于20世纪前后,提出要探讨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的观点,后经康德尔的大力发展,他强调从历史的因素来分析研究教育,汉斯、施耐德、马林森等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因素分析法,侧重社会因素的分析。其中康德尔是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以下观点:
(1)探究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
(2)注重历史分析和解释而不是具体方法;
(3)注重分析传统对教育的作用;
(4)注重分析文化区域的作用。
专题三
因素分析法
注重探讨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之间或各种印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等。
3.汉斯的研究最典型、最全面。
4.评价: 因素分析法不仅使科学方法进入比较教育学科成为可能,使比较教育研究进入微观领域,而且创造了6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的昌盛时代。
二、阶段分析模型研究法
代表人物:贝雷迪
著作:《教育的比较法》
把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程序分为四个阶段,且设计了一个表现四个阶段的模型:
1.描述
2.解释
3.并置
4.比较
三.假设检验研究法
代表人物: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
代表作:《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把自然科学中用于假设检验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用于比较教育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检验程序和方法。五个研究程序:
提出问题、确定假设;
明确概念和量化指标;
选择个案;
收集与处理资料;
数据运演与检验假设
四。、教育问题研究法
努力应用科学原理来探讨和研究各国教育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研究方法。
代表人物:霍姆斯
代表作:《教育问题——比较方法》
程序:
问题的选择与分析;
政策建议的形成;
识别与验证相关因素;
预测;
预测结果的追踪分析与验证
专题四
一、19世纪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
德 色诺芬
古罗马 西塞罗
中国 玄奘
意大利 马可波罗
德国 伯克托尔德
法国 巴塞
三、19世纪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
法国 朱利安
法国 库森
美国 贺拉斯·曼 亨利·巴纳德
英国 阿诺德
朱利安
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
年代: 1775~1848
著作:《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1817)
三大建议:(1)成立特别教育委员会
(2)建立一所“师范学校”
(3)创办一份教育杂志
最早提出进行国际教育研究
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教育机构
六、20世纪比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英国 萨德勒
美国 康德尔 贝雷迪 诺亚与埃克斯坦
英国 汉斯 霍姆斯 埃德蒙·金
德国 施奈德
专题五 美国教育
国防教育法(简答)
该法共有10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教育,推动这三门课的现代化;
第二,加强天才教育,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奖贷学金,使任何英才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第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中层技术人员;
第五,强化师范教育,提高教师水平。
二、生计教育计划(名词解释)
1977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了“生计教育”理论。
生计教育要求以职业为核心,把普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生计教育不是特殊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而是使普通学校中的学生学习职业上的知识技能,了解职业生活。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提供五年的拨款,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其实施的对象是从幼儿园、中小学一直到大专院校的学生以及成人,其中把中小学阶段作为生计教育的重点。
三、中等教育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