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国企业的盛与衰民国企业的盛与衰
民国企业的盛与衰
摘要:由当今的“民国热”追溯到民国时代,进而追溯那个的年代的我们所淡忘的人,着他们对社会的不可或缺,回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介绍几个比较典型的企业家他们的各自不同的人生的经历以及取得的社会成就,经历以及不同的企业成就中寻找他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共同因素,找寻是怎样共同的成长基因促使他们在那个年代得到那样的辉煌
如今是“企业家经济时代”,现在的企业家不胜枚举,如:牛根生、潘石屹、马云等等,他们都是现代的宠儿,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涌现出了一个个伟大的企业家,我们能够记得有几个呢?如今有迹可寻的又有几个呢?江苏南通“大生”集团的创办人“状元公”张謇,无锡梅园“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氏兄弟,重庆民生轮船公司的卢作孚,福建“集美学村”陈嘉庚,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业元勋张元济;另外,“永久黄”的“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火柴大王”、“煤业大王”、“业大王”刘鸿生等等。?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宠儿,他们开创了那个时代的传奇,也是他们给了那个时代的辉煌,有一句关于幸福的话是这样说的:“家庭不幸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家庭幸福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把这句话引用到这代企业家身上我觉得也是相当正确的,他们在那个不一样的时代,那个其他人都因为不同原因失败的年代,他们成功的因素又有哪些?促使他们成长的基因又是哪些呢?
?
“成败由天,毁誉由人,一生经济文章,都从实地做起;???细行不矜,大德不逾,盖世功名事业,何堪浊浪淘来。”这是钱昌照给张謇的挽联!这副挽联真可谓写出了张謇的一生的成就,是他用一生来努力实现的成就!? 张謇中国实业家、教育家。清光绪状元。1895年在南通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等企业,并投资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并先后创 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红传习所等。把实业、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
他们这些在不同领域有这不一样的大贡献的人,他们确有着共同的成长基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的荣辱感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鼓励和保护民族工商业,使得民营企业在晚清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延续,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由于政府赢弱、外资入侵以及民营企业自身不利因素等多种原因,民营企业最后又纷纷走向衰败。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迅速衰败呢?一、外资企业强势竞争,国外商品几乎垄断中国市场 民国初期,外商在华办厂大多分布在采矿、冶金、棉纺织、食品等行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开始瞄准中国市场,资本和商品倾销进一步加剧。1927年以后,外商在华投资主要分布在金融、贸易、房地产、运输业、制造业、煤炭业等行业中,基本在各行业中都占有优势地位。从市场关系来看,外资企业与中国民族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竞争关系,如日商曾在天津操纵棉市,“付价剔货,皆随意行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筹措内战的经费。急于获取美国的援助和投资,与美国签订了许多双边贸易协定。这些条约为美国资本和商品进入中国、垄断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凭借这些条约,整个中国市场几乎被美国独占,在这样的形势冲击下,民族工业严重受创。总之,国外资本和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对民族工商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和倾轧。 、政局不稳定。战争迭起 外商在华的投资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经济基础,因为各国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常常进行政治角逐,使中国政府的政治破败,政治的破败又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民国38年历史里有近半时间处于战乱之中,先是各资本主义国家操纵下的军阀混战,后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又有三年内战。战火使生灵涂炭,将民族资本家多年的艰辛创业付之一炬,财产化为乌有,战后民营企业的产量和生产能力普遍下降。如1924年到1926年间,直系、皖系和奉系军阀连年混战,战祸遍及两湖、河北、两广、四川等地,直接截断张謇企业主要在江浙一带的商品销路。同时各军阀搜刮军费,摊粮派款、频加勒索,给当时的民营企业以重创,中小企业纷纷破产。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全国合乎《工厂法》规定的企业有3935家,大多分布在苏、浙、粤、沪、津、宁、汉等地,仅上海一地有达1235家,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向西南迁徙,资产损耗甚重,很多企业直接毁于日寇炮火。而抗战结束后,内战风云骤起,国民经济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民族工商业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缺乏成长的自由空间。中国民族工业是在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间隙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发展只能是暂时的、畸形的。当时,中国工业产品的增加,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要满足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反映了它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如一战期间,面粉工业和冶铁工业由于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发展得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