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会会计疑难解答注会会计疑难解答
1.免税合并与应税合并的区分(1)应税合并被合并企业:按照公允价值转让和处置资产,并缴纳所得税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计税基础为公允价值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核算,产生递延所得税非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公允价值核算,不产生递延所得税(2)免税合并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计税基础为原账面价值被合并企业:不缴纳所得税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核算,不产生递延所得税非同一控制会计处理:按公允价值核算,产生递延所得税2.为什么新准则规定: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也应计入管理费用,而不计入制造费用?理解:日常修理费用一般金额较小,故准则规定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若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计入制造费用,最终是分配计入了产品成本,这属于资本化了,与准则一直强调的费用化相矛盾。3.结合2008年考题,为什么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专业人员服务费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八条明确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而员工培训费比较笼统,包括很多,如新员工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法培训等等,它不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故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4.为什么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减值?理解:如果投资性房地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了当期利润表,该类投资性房地产就不需要计提减值了。因为其公允价值就反映了它当前的价值。不管是公允价值上升还是下降,都已经在账上反映,故不需要再计提减值。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类似。?5.为什么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采用“孰高”原则?理解:采用“孰高”原则是依据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决策确定的。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比如甲企业现在有一设备账面价值是1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8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70万元,则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80万元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70万元都是设备可以在市场上得到的价格。甲企业如果现在将其出售可以获得80万元,如果将来出售折现可以获得70万元,那么甲企业在决策上就会选择现在出售获得80万元的经济利益。则这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就是80万元(较高者),所以取值时要采用“孰高”的原则,而不是采用“孰低”原则。从同一个时点来看,哪种方式创造的经济利益大,企业就会选择这种取得较高经济利益的方式。6.计算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为什么处置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理解: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不包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因为后续在讲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也不包括这两个方面,比如折现率一定是税前折现率。在计算时,要求这两个指标保持一致。?7.为什么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计提的减值以后期间不得转回?理解:简单回顾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脉络: (1)1993年搞市场化的会计改革,仅对一项资产(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在0.3%~0.5%的范围内计提减值准备。即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最多只能计提0.5%,职业判断的空间很小。后来发现,如果准则作出了非常规范化的要求,可能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企业的应收账款为1000万元,已经判断有600万元很难收回,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应为60%,即使按准则规定计提0.5%的坏账准备,这提供的就是虚假的信息。所以后来将0.3%~0.5%的比例取消。 (2)1998年搞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时,增加了3项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此阶段所有计提的比例都取消了,计提多少由企业自行判断。 (3)2001年我国又增加了另外的4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此时变成了8项准备,计提准备的范围在逐步扩大,而没有规定具体计提的比例,所以每一次范围的扩大都会引起市场极大的关注。如果减值计提得不准确,对报表就会出现颠覆性的影响。事实也是如此。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4年南方证券出现问题。南方证券有两大并列第一的股东,一个是上海汽车,一个是首创股份,两者投资额均为3.96亿,投资比例完全一样,最后南方证券出现问题时,两个公司对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上海汽车计提了100%的坏账准备,首创股份计提了15%的坏账准备,两者相差85%,数据相差较大。到底谁是正确的?这个案例集中告诉我们,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如果给一个确定的比例,它可能不符合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但若把这个比例拿掉,让企业自己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