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整理最终版环境保护整理最终版
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P19
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自然资源P43
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水资源P48
指可以很容易供人们经常利用的水量,或者说是在某一地区范围内逐年可以得到更新和恢复的淡水资源量,不包括海水、两极的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等。
矿产资源P52
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产出的、储存于地表或埋藏于地壳中的自然资源。
能源P59
能源是指自然资源中存在的某种形式的能,它可以转换成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电源、光能、机械能、热能。
总悬浮颗粒P76
直径小于l00μm的所有固体颗粒。
排烟脱硫P94
将含硫的氧化物从废气烟尘中处理掉的技术称为“排烟脱硫”
生化需氧量P105
简称BOD,是水中微生物摄取有机物使之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P106
简称COD,是用化学氧量剂(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应中不能被完全氧化应除去)及某些还原性离子所消耗的氧化剂的氧量。
气浮浮选P118
向污水中通入空气,使之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以这些微小气泡作为载体,使污水中微细的疏水性悬浮颗粒(固态颗粒或液态颗粒)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浮升到水面,形成泡沫层,然后用机械方法撇除,从而获得固、液分离的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P128
又称甲烷发酵法(发酵降解、厌氧发酵),是使有机物在无氧存在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焚烧法P141
焚烧法是将可燃固体废物置于高温炉内,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噪声P148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需要的、杂乱无章的、使人烦恼的声音。
热污染P165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危害的现象.
生物污染P172
生物污染指的是带入环境并在环境中繁殖,对人类有不良影响的有机体,这些被带入的物种在该群落中是异己的。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按环境要素分: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社会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教环境、商业环境、卫生环境
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由于自然的原因引起)
譬如:地震、台风、火山、海啸、泥石流、洪水、干旱、滑坡、暴雨、气候异常等等;
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为的原因引起)
譬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耗竭、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食物污染、噪声、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程度加剧、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淡水受到威胁、混乱的城市化。
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水域污染日益加剧、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噪声污染普遍超标、水土流失难以遏制、土壤荒漠化不断扩展、濒危物种生境缩小、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1、自然保护
2、污染控制和治理
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演化规律
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探索在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环境的全球性变化
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制定环境管理法规
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八大公害病大多由大气污染引起
水俣病(汞)骨痛病(痛痛病,铬)油症儿(多氯联苯,米糠油事件)小头症(核辐射)海豹儿(反应停)四日哮喘症(日本四日市化学烟雾)黑脚病(砷)
环境保护的概念:
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三个路标: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会议,规模最大)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分类
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和耗竭性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的属性
稀缺性、区域性、多用性、整体性、两重性
世界资源现状及特点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破坏、矿产资源匮乏、物种资源灭绝
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资源种类多,类型齐全;
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增加开发利用难度;
资源质量不够理想,优质资源所占比重较小;
资源利用率小且浪费严重
水资源特征
循环性、不均匀性、存在形式多样性、不可替代性、社会性
中国水资源特性
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衡;降水过于集中;污染严重
中国矿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