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心学科简介生态中心学科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中心学科简介生态中心学科简介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简介 二级学科中文名称:环境科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cience 一、学科概况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03年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中名列第二。“环境”学科环境科学学科主要依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PTS相关研究的单位之一,在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满足国家环境保护重大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0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中获得优秀实验室。本学科培养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未来发展目标是立足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环境保护重大需求,在环境分析方法、环境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毒理学研究方面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环境化学研究的某些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在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环境安全相关的研究领域服务于国家目标,为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学科点拥有5000 m3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值累计约7400多万元其中公用平台仪器设备资产累计约3000万元人民币。研究人员总计6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20人。先后有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0人。以江桂斌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创新群体于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2009年顺利通过中期考评,以优异成绩获得延续资助。 在过去五年中,本学科培养点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973项目2项、863课题12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项、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4项、重点基金7项、面上基金(含青年)83项、以及中科院创新群体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13篇,其中SCI收录期刊597篇,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5篇、Environ. Sci. Technol. 31篇、Anal. Chem. 16篇。五年中共申请专利104项,已经获得授权21项;研制出6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分析仪器,部分实现产业化并推广应用;研制的土壤PCB标准物质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出版中英文专著7部;组织和承办了22次国际和双边学术会议。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长江学者成就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学会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学科点始终把人才战略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以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带动学科点的发展,近5年新引进人才超过培养点研究员数的50%,每年的青年学术年会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了重要讲坛2006年以来,本学科培养点举办多次国际国内会议,江桂斌院士等在国外著名大学讲学或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多次做报告,并承担了诸多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接收国外访问学者13人,促进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设立指导小组,共同指导研究生论文工作。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在读研究生本年度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基础上评选出特别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金获奖名单。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制订了“论文预审制”、“研究生考勤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并规定博士研究生必须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才能授予学位。 5年来本学科培养点共培养毕业博士生216人(包括2名外国留学生)硕士生5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0名。研究生中先后有16人获得全国及中国科学院各类奖项,其中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1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1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人,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人,宝钢教育奖2人。 二、学科内涵与特色 本学科点以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的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研究从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到检测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引进和改进国际通用方法,为国家环境目标服务;环境化学方面,研究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包括污染现状、降解机制、累积机理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污染控制原理;生态毒理学方面,从分子、细胞、器官、个体、群落到生态系统等尺度上研究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发展生物标志物方法、模型动物及毒性筛选与评价方法。本学科点是国内最早提出和系统开展PTS相关研究的单位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即率先在国内开展PTS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国PTS的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要学科带头人有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先后5次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